财经 >

加密货币迎寒冬比特币两天暴跌超20% 监管层多次打击注意防范风险

2022-01-26 11:33:57   来源:每日商报

加密货又迎寒冬。1月21日,比特突然闪崩,当天下跌超10%。1月22日,比特继续大跌,跌幅超10%,两个交易日累计下挫超20%后,比特继续走低。1月24日,比特延续下跌走势,最低跌至32929.28美元。以太坊、狗狗种同样处于大幅下跌中。昨天,比特有所反弹,截至昨天下午3点半,比特报35877美元/枚,上涨4.79%。

比特闪崩 40亿资金爆仓

期,比特的持有者日子不太好过。1月初,比特以48000美元开局,连续下挫至40000美元后开始围绕42000美元上下浮动。但好景不长,1月21日,比特突然闪崩,1月22日,比特继续暴跌,两个交易日累计下挫超20%,一度跌至34000美元,为2021年7月以来首次。在短暂的企稳后,1月24日,比特指数最大跌幅9%,截至当日收盘涨0.7%。1月25日,比特振幅加剧,最低打到34000美元以下,截至发稿在36000美元上下浮动。

比特指数来回整理,短期投资者看不清方向,导致资金爆仓。据比特家园网数据显示,最24小时,全网共有131125人爆仓,40亿资金灰飞灭。

“比特要崩盘了吗?”“熊市来了。”类似的声音在社交媒体上传播,记者注意到,除了比特,其他加密货走势同样惨淡,市值排名前10名的加密货,7天以来跌幅大多处于20%-45%间。如果高位追入,即使不加杠杆,损失也非常惨重。有观点认为,预计比特的泡沫即将破裂,可能会一路暴跌至3000美元下方。

在业内人士看来,美联储加息进程加速,收紧的货政策使得风险资产大幅下挫。同时,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也陆续传出对加密货的监管动向,还有比特期权大量到期等都导致了比特此轮暴跌。

防范风险 切勿炒作

“能抄底吗?”面对比特大跌,很多投资者按捺不住想要“一夜暴富”的心情,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不要随意参与比特的投机,很可能会血本无归。

作为加密货的代表,比特受到很多投资者追捧。不过,年来,加密货乱象频现,虚拟盘、空气、传销等不绝于耳。在2021年,加密货及其相关交易活动在我国境内遭遇了连续围剿,明确被定义为“非法金融活动”,加密货交易所也接连宣布退出中国大陆。以火网为例,目前,火网的中国大陆用户所有交易服务已经停止,台将于2022年2月15日开始对未提取资产的中国大陆用户收取账户管理费。

年来,监管层明确打击加密货相关交易风险,再度表明了防范加密货投机炒作风险的态度,并多次向市场警示其中风险。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相继对虚拟货“挖矿”活动开展打击整治,将“挖矿”活动列入淘汰类产业,禁止投资

加密货领域面临的来自全球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最高金融监管机构再次呼吁在整个欧盟范围内禁止主要模式的比特挖矿。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副主席Erik Thedéen表示,比特挖矿已经成为了瑞典的一个“国家问题”,并警告说,加密货对实现巴黎协议中的气候变化目标构成风险。(记者 潘建萍)

标签: 加密货币 比特币 暴跌 监管层

相关阅读

美年健康第三季净利润2.78亿元同比增长48.6

财经

10月30日,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年健康,SZ,002044)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8 29亿

2022-10-31

拉卡拉前三季度营收43.55亿元 积极推进跨

财经

10月30日,拉卡拉(300773 SZ)公布2022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在疫情反复、线下市场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 55亿元,归属

2022-10-31

100万逆回购一天赚多少钱?逆回购的收益高

财经

100万逆回购一天赚多少钱100万逆回购一天赚多少钱?这是不固定的,因为国债逆回购的利息收入是根据当时国债逆回购的利率来决定的,而国债逆

2022-10-19

理财能不能致富?未满18岁可以理财吗?未成

财经

理财能不能致富理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致富,但光靠理财致富还是比较困难的,当然很多的投资理财者也是可以靠理财来实现致富的。理财

2022-10-19

理财靠谱吗?20岁的单身青年如何理财?

财经

理财靠谱吗理财可以很好的对自己的资金进行管理,是靠谱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进行投资理财,那样就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亏损。我们需要根据自

2022-10-19

美年健康第三季净利润2.78亿元同比增长48.69% 数字化信息化全方位赋能

财经

10月30日,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年健康,SZ,002044)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8 29亿

2022-10-31

拉卡拉前三季度营收43.55亿元 积极推进跨境支付业务

财经

10月30日,拉卡拉(300773 SZ)公布2022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在疫情反复、线下市场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 55亿元,归属

2022-10-31

100万逆回购一天赚多少钱?逆回购的收益高吗?

财经

100万逆回购一天赚多少钱100万逆回购一天赚多少钱?这是不固定的,因为国债逆回购的利息收入是根据当时国债逆回购的利率来决定的,而国债逆

2022-10-19

理财能不能致富?未满18岁可以理财吗?未成年人怎么理财

财经

理财能不能致富理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致富,但光靠理财致富还是比较困难的,当然很多的投资理财者也是可以靠理财来实现致富的。理财

2022-10-19

理财靠谱吗?20岁的单身青年如何理财?

财经

理财靠谱吗理财可以很好的对自己的资金进行管理,是靠谱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进行投资理财,那样就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亏损。我们需要根据自

2022-10-19

继公募基金券商资管宣布自购后 量化私募宏锡基金17日晚也宣布自购5000万元

财经

继公募基金、券商资管宣布自购后,量化私募宏锡基金17日晚也宣布自购5000万元。 宏锡基金在公告中表示,坚定看好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长

2022-10-19

多家银行发声支持实体经济 同时披露前三季度信贷投放情况

财经

16日晚间,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均发布公告,表示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披露了前三季度信贷投放情况。17日,邮储银行发

2022-10-18

回购增持新规出炉 将回购实施条件放宽为上市满6个月

财经

10月14日晚,证监会对《回购规则》《董监高持股变动规则》的部分条款进行修订,沪深交易所也同步修订相关规则。根据新规,将回购实施条件放

2022-10-17

北交所首份三季报预告出炉 科润智控业绩大增

财经

近日,北交所科润智控率先披露三季报业绩预告,预计净利同比增长130 61%-159 96%。科润智控业绩大增科润智控经营范围包括输配电设备、智能

2022-10-13

银行理财公司忙调研 今年三季度共有22家银行理财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

财经

银行理财公司调研马不停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共有22家银行理财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合计调研近千次,高于今年第一、二季度。9月就

2022-10-12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