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统计,202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2.69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
2021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2.17万亿元,同比增长7.9%,比上年末增速低3.7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年末低3.3个百分点。
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
2021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2.17万亿元,同比增长7.9%,比上年末增速低3.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1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19.1%,比上年全年水平低7.2个百分点。
2021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01万亿元,同比增长0.9%,增速比上年末低5.2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3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年末低3.3个百分点。
住户贷款增速小幅回落。
2021年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71.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年末低1.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7.92万亿元,同比多增592亿元。
2021年末,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6.22万亿元,同比增长19.1%,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6万亿元,同比多增3353亿元。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54.8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比上年末低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32万亿元,同比少增2761亿元。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近期表示,近期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市场预期稳步改善。央行仍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根据长效机制的安排,保持基本稳定。根据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总体要求,稳预期首先就是政策预期要稳。下一步,央行将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企事业单位贷款平稳增长
2021年末,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22.68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年末低1.4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2.14万亿元,同比少增211亿元。
分期限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44.13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年末低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57万亿元,同比少增575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5.31万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年末低1.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9.24万亿元,同比多增4642亿元。
分用途看,固定资产贷款余额5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年末低1.5个百分点;经营性贷款余额49.78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上年末低3.1个百分点。
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提升
2021年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增速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49万亿元,同比多增6503亿元。其中,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5%,增速比上年末高3个百分点;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89万亿元,同比增长29.1%,增速比上年末低1.6个百分点。
2021年末,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50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年末低3.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93万亿元,同比少增6849亿元。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0.5%,增速比上年末低8.3个百分点。
2021年末,本外币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28.9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2万亿元,同比多增7346亿元。
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速
2021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6.52万亿元,同比增长23.2%,增速比上年末低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02万亿元,同比多增7819亿元。
2021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23万亿元,同比增长27.3%,增速比上年末低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13万亿元,同比多增6083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6.84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349亿元,同比增长6%;助学贷款余额1468亿元,同比增长12.3%。
2021年末,全国脱贫人口贷款余额9141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增加1260亿元。
绿色贷款持续高速增长
2021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年末高12.7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6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7.3和3.36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7.4、4.21和1.9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31.7%和46.7%。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4.41万亿元,同比增长25.7%,全年增加8850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全年增加4857亿元。
涉农贷款增速保持平稳
2021年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57万亿元,同比多增6343亿元。
2021年末,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36.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15万亿元,同比多增6007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3.47万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年末低0.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68万亿元,同比多增1704亿元。农业贷款余额4.57万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比上年末低0.4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087亿元,同比少增208亿元。
货币政策要靠前发力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近期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根本缓解之前,进要服务于稳,不利于稳的政策不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多出台,做到以进促稳。简单说,当前重点的目标是稳,政策的要求是发力。
一是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二是精准发力,要致广大而尽精微,金融部门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主动找好项目,做有效的加法,优化经济结构;三是靠前发力,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场关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关切了,不关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难办了。
具体来说,刘国强提到三个方面。
一是保持总量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促进结构稳步优化。创新和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加法”,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信贷支持。
三是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继续发挥LPR改革的效能,切实维护存款市场的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10月30日,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年健康,SZ,002044)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8 29亿
10月30日,拉卡拉(300773 SZ)公布2022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在疫情反复、线下市场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 55亿元,归属
100万逆回购一天赚多少钱100万逆回购一天赚多少钱?这是不固定的,因为国债逆回购的利息收入是根据当时国债逆回购的利率来决定的,而国债逆
理财能不能致富理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致富,但光靠理财致富还是比较困难的,当然很多的投资理财者也是可以靠理财来实现致富的。理财
10月30日,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年健康,SZ,002044)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8 29亿
10月30日,拉卡拉(300773 SZ)公布2022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在疫情反复、线下市场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 55亿元,归属
100万逆回购一天赚多少钱100万逆回购一天赚多少钱?这是不固定的,因为国债逆回购的利息收入是根据当时国债逆回购的利率来决定的,而国债逆
理财能不能致富理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致富,但光靠理财致富还是比较困难的,当然很多的投资理财者也是可以靠理财来实现致富的。理财
继公募基金、券商资管宣布自购后,量化私募宏锡基金17日晚也宣布自购5000万元。 宏锡基金在公告中表示,坚定看好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长
16日晚间,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均发布公告,表示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披露了前三季度信贷投放情况。17日,邮储银行发
10月14日晚,证监会对《回购规则》《董监高持股变动规则》的部分条款进行修订,沪深交易所也同步修订相关规则。根据新规,将回购实施条件放
近日,北交所科润智控率先披露三季报业绩预告,预计净利同比增长130 61%-159 96%。科润智控业绩大增科润智控经营范围包括输配电设备、智能
银行理财公司调研马不停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共有22家银行理财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合计调研近千次,高于今年第一、二季度。9月就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