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

环球观点:2023年考研号角吹响!报名人数或再创新高 有学生8.2万报培训班

2022-09-08 17:39:49   来源:21财经

9月1日开学典礼这天,杨萌(化名)把室友送进学校,转身回到只剩她一个人的出租屋,心里默念了一句:“加油,明年再见。”


(资料图)

杨萌今年从北京一所211高校本科毕业了,她和室友是本科时的同班同学,两人一起报考本校的研究生,但结果迥异,室友成功考取,自己却比分数线少了12分。

考研失利后,杨萌在一家游戏公司实习了几个月,最终没有拿到offer的她,决定再次考研。送走室友的当天,杨萌就回到房间开始背单词。

2023年考研的号角已经正式吹响。教育部9月6日发布通知称,2023年考研的初试时间为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

近年来,考研热持续升温,报名人数和报录比屡创新高,2022年报名人数达457万人。不出意外的话,2023年考研将迎来更多考生。新东方近日预测称,2023年考研人数将达到520万人,而这还是保守的估计。

考研竞争为何越来越激烈,到底是哪些人在报考研究生?

竞争日趋激烈

杨萌对2022年考研仍记忆犹新。“分数线太高了,我的分数在往年录取是完全没问题的。”

“2022年考研确实与众不同,因为往年,考研初试的国家线一般有升有降,但是去年初试没有任何专业的国家线下降。”新东方考研英语教师王江涛说。

2022年考研学硕国家线最高的5个学科门类分别是文学(367分)、艺术学(361分)、经济学(360分)、管理学(353分)、教育学(351分)。

值得注意的是,多年公认的冷门专业哲学和历史学,国家线分别暴涨15分,理学和工学分别上涨10分。王江涛判断,“以后可能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冷门专业,无论报考什么专业,只有全力以赴才有胜算。”

与学术硕士相比,专业硕士招生人数更多,更强调应用性,但2022年考研国家线同样没有一个专业同比下降。

其中,只有相对冷门的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军事,以及应届生不能报考的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等少数专业国家线与前一年持平,没有上涨。

“我已经本科毕业了,现在继续找工作很多校招都参加不了,所以还是想读完研再找工作。”杨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数据显示,从2017年考研开始,全国报名人数连续7年上涨,从201万人增至457万人,增幅127.4%。

研究生招生人数从2011年开始连续11年上涨,当年全国招生总人数仅56万人,2022年预计将达到120万人左右。

扩招的速度还是比不过报名的增速,据新东方测算,2021年考研的报录比为3.37:1,2022年考研则扩大至3.8:1。

新东方大学事业部考研项目总监李琳近日介绍,预计2023年考研全国报名人数将超过520万人,录取人数将超过130万人,报录比将扩大至4:1。

近日,一些大学公布的2022年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已经显示了考研竞争之激烈。上海大学的平均报录比为5.06:1,其中竞争最激烈的是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报录比达到7.35:1。

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录取硕士研究生2015人,其中推免生649人,占全日制硕士生录取总人数的35.93%,创历史新高。推免生创新高,留给考研学生的机会相应减少,竞争自然更加激烈。

湖北大学近年来研究生报考人数屡创新高。2021年,报考人数首次破万,2022年,报考人数15084人,增幅近5成。

杨萌对今年考研的竞争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她觉得一定会更激烈,“因为就业形势不好,所以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只能以最好的状态面对”。

离开职场进入校园

刘臻(化名)刚刚开学,她从黑龙江一所“双非”高校考入北京一所211高校的研究生。

研一入学以后,刘臻发现自己的13名同班同学里,有4人是往届考生,即第二次考研才成功的学生,其中一人还是边工作边备考。

“大家都知道考研难度高,但是找工作也很难,很多人的想法是不如先花两年时间读研,再去找工作,竞争力会更强。”刘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往届考生占比越来越大,是近年来考研的趋势。相较于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对于职场人来说,在职称评级、高学历人才扶持等方面均有一定优势,甚至是一些岗位的必要条件。

在考研培训班里,刘臻见到了很多往届考生,他们或在职或脱产,考研的理由五花八门:有的笃定“名校梦”,本科毕业后就没打算就业而是专心备考;有的职场疲惫,希望从“996”的工作节奏中解脱出来;还有的小城青年已经工作多年,但婚姻失败,希望通过考研来到大城市换一种人生境遇。

相比之下,刘臻的身份颇为特殊,她是一名专升本考生,也就是说,她高考之后,完成了从大专到本科再到研究生的“两连跳”。

“大专生的文化基础差,有的大专院校的学习氛围也差,所以专升本学生考研天生不占优势,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刘臻说。

随着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被打破,毕业后继续读本科也成为越来越多高职毕业生的选择。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2届高职毕业生升本比例仅为3.3%,而十年后2021届达到19.3%,增长超过4.8倍。

对高职生读本科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想去更好的大学”成高职生升本第一动力,2021届(33%)比2012届(25%)增长了8个百分点;“就业前景好”为次要原因(2021届:28%,2012届:27%);而因“职业发展需要”读本科的比例,下降8个百分点,2021届为19%。

可以发现,升学已经成为专升本的主要动力,而这种动力又推动升本的学生继续考研。

但刘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专升本的部分课程设置对考研学生并不友好。“我在读专科时没有学过高等数学,升本后要在一年内要学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三门课程,而本科生是在两年内学完。对于专升本学生来说,准备考研的时间更紧迫,难度更大。”

天价培训班屡见不鲜

备考研究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本科生四年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议题。

北京一所“双非”高校的2023届应届本科生夏子琪(化名)打算报考一所985高校,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了解考研的情况,然后选择考研的学校和专业。

新东方大学事业部考研项目总监李琳介绍,根据对新东方学员的统计分析,2023年考研学生的备考时间已经从2022年考研学生的12个月拉长到22个月。

准备从应用统计专业跨考金融学专业的柳乘风(化名)则“下了大本钱”,他花8.2万元报了一门考研培训班,课程内容包括复习资料,政治、英语、经济类联考、金融学综合四门全程班课,还有四十多个小时的一对一课,以及复试课。

“因为自己本科的学校和学习成绩都不是很好,再加上金融学是考研热门专业,竞争很激烈,所以横下心决定拼一下。”柳乘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整个7月和8月,柳乘风都在培训机构里参加封闭集训,就像寄宿制学校一样,学员们住在宿舍里,每天组成固定班级一起上课,晚上也安排了自习。

但这样高强度的学习反而让柳乘风感觉有点吃力,他时不时想调低考研的目标。“但培训机构的老师经常给我们‘打鸡血’,劝我们一定要冲名校,我自己有点信心不足,对这个班体验也没有想象中好。”

考研竞争如此激烈,天价培训班已屡见不鲜。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从公考领域催生的协议班已经蔓延到考研培训,这类培训班收费高昂,但如果考生没有通过初试则会退回部分甚至全额学费。

据报道,甚至有教培机构开设了所谓“复试保过班”,宣称有“内部资源”,可以保证通过复试,价格普遍在上万元左右,最贵的甚至要花上近10万元。但所谓“独家资源”不过是宣传噱头,很多教培机构只是在博概率。

柳乘风报的班也约定了如果初试不过,可以退回部分学费。他从去年10月就开始上直播大班课,暑假集训结束后,将开始一对一课程,每门课程都会有专门的辅导老师。

“学生可以和老师商量上课的时间和内容,这几十小时的课程消耗完后,估计还得再买课。”柳乘风说。

杨萌去年考研时,也花费近万元报了一门专业课培训班。“现在有些机构业务特别细分,专门针对某个专业,或者某个学校开展培训,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如果声称有‘内部关系’肯定是虚假宣传,考研成功还是要靠自己。”

(文章来源:21财经)

标签:

相关阅读

美年健康第三季净利润2.78亿元同比增长48.6

财经

10月30日,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年健康,SZ,002044)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8 29亿

2022-10-31

拉卡拉前三季度营收43.55亿元 积极推进跨

财经

10月30日,拉卡拉(300773 SZ)公布2022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在疫情反复、线下市场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 55亿元,归属

2022-10-31

100万逆回购一天赚多少钱?逆回购的收益高

财经

100万逆回购一天赚多少钱100万逆回购一天赚多少钱?这是不固定的,因为国债逆回购的利息收入是根据当时国债逆回购的利率来决定的,而国债逆

2022-10-19

理财能不能致富?未满18岁可以理财吗?未成

财经

理财能不能致富理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致富,但光靠理财致富还是比较困难的,当然很多的投资理财者也是可以靠理财来实现致富的。理财

2022-10-19

理财靠谱吗?20岁的单身青年如何理财?

财经

理财靠谱吗理财可以很好的对自己的资金进行管理,是靠谱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进行投资理财,那样就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亏损。我们需要根据自

2022-10-19

美年健康第三季净利润2.78亿元同比增长48.69% 数字化信息化全方位赋能

财经

10月30日,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年健康,SZ,002044)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8 29亿

2022-10-31

拉卡拉前三季度营收43.55亿元 积极推进跨境支付业务

财经

10月30日,拉卡拉(300773 SZ)公布2022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在疫情反复、线下市场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 55亿元,归属

2022-10-31

100万逆回购一天赚多少钱?逆回购的收益高吗?

财经

100万逆回购一天赚多少钱100万逆回购一天赚多少钱?这是不固定的,因为国债逆回购的利息收入是根据当时国债逆回购的利率来决定的,而国债逆

2022-10-19

理财能不能致富?未满18岁可以理财吗?未成年人怎么理财

财经

理财能不能致富理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致富,但光靠理财致富还是比较困难的,当然很多的投资理财者也是可以靠理财来实现致富的。理财

2022-10-19

理财靠谱吗?20岁的单身青年如何理财?

财经

理财靠谱吗理财可以很好的对自己的资金进行管理,是靠谱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进行投资理财,那样就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亏损。我们需要根据自

2022-10-19

继公募基金券商资管宣布自购后 量化私募宏锡基金17日晚也宣布自购5000万元

财经

继公募基金、券商资管宣布自购后,量化私募宏锡基金17日晚也宣布自购5000万元。 宏锡基金在公告中表示,坚定看好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长

2022-10-19

多家银行发声支持实体经济 同时披露前三季度信贷投放情况

财经

16日晚间,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均发布公告,表示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披露了前三季度信贷投放情况。17日,邮储银行发

2022-10-18

回购增持新规出炉 将回购实施条件放宽为上市满6个月

财经

10月14日晚,证监会对《回购规则》《董监高持股变动规则》的部分条款进行修订,沪深交易所也同步修订相关规则。根据新规,将回购实施条件放

2022-10-17

北交所首份三季报预告出炉 科润智控业绩大增

财经

近日,北交所科润智控率先披露三季报业绩预告,预计净利同比增长130 61%-159 96%。科润智控业绩大增科润智控经营范围包括输配电设备、智能

2022-10-13

银行理财公司忙调研 今年三季度共有22家银行理财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

财经

银行理财公司调研马不停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共有22家银行理财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合计调研近千次,高于今年第一、二季度。9月就

2022-10-12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