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

银行理财市场加快净值化转型不再保本 投资如何避险

2021-09-06 14:08:37   来源:山西日报

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某银行在手机App理财频道标出这样的提醒信息。

9月1日,记者了解到,距离《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只剩4个月时间,银行理财市场加快净值化转型,以往的保本型产品逐渐退出市场。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到银行买理财产品就像存款一样,图的就是一个放心,保本是“天经地义”。那么,随着银行理财兑付被打破,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太原市民陈东一直通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为家庭闲置资金保值增值,但两年来,他发现市场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产品越来越少,新产品不再承诺保本保息,收益浮动幅度大,轻易不敢购买。”

记者走访了太原市部分银行网点,发现高于6%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几乎绝迹,稳健类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普遍在2.5%-4.5%之间。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的最后一年,各家银行加快对保本产品处置。市场上销售的理财产品对于收益已不用“预期年化收益率”来表述,改用“业绩比较基准”。

传统产品规模压缩,银行理财产品结构明显变化,从相关数据可以印证。《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显示,上半年,国内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累计新发产品2.55万只。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推进,截至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0.39万亿元,占比八成,同比提高23.90个百分点;保本型产品持续压降,截至6月底存续余额0.15万亿元,同比减少90.68%。

上述变化的一个背景是,理财市场严监管强监管成为常态。今年上半年,监管部门在资管新规框架下,对银行理财监管制度进一步细化,完善符合国家战略、金融规律与理财特色的监管制度体系。特别是针对部分披着“净值”外衣的“伪净值”理财产品,监管部门对其估值方法加强监管,推动净值化转型。

记者了解到,所谓“净值化”,通俗讲就是理财产品不再承诺保本保息,而是根据产品的实际表现来获得收益。业内人士认为,理财产品走向净值化,产品信息更加透明、定价更为公允。运作表现不好的产品,可能出现收益不达预期的情况。但是产品表现超出预期的话,投资人可以享受浮动收益,通过产品净值增长或产品份额增加的方式实现收益累加,在风险自担的前提下做到收益尽享。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老百姓投资的产品主要有年金类保险产品、可转让大额存单、活期理财、定期理财等。业内人士建议,为了分散风险,投资者可在不同资产、不同产品、不同策略间组合配置。对于风险保守型投资者,债券型基金是比较适合的投资标的;对于稳健型投资者,可选择银行与公募基金合作的“固收+”产品。所谓“固收+”产品,是将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风险、收益资产的组合产品。“固收”部分,通常是收益比较确定、风险较低的债券类资产;而“+”指的是风险和收益都较高的资产,如股票等。投资者选择“固收+”产品时,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来选不同的权益比例,实现收益与风险的衡。

业内人士表示,面对理财市场的变化,投资者要及时转变投资理念,提高对投资风险的研判能力以及对理财机构的选择能力。

(本报记者张巨峰)

标签: 银行理财 不再保本 投资 避险

相关阅读

信达证券IPO将上会 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

理财

又一家券商将冲击IPO。在申报IPO一年半后,信达证券将于6月30日上会,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招股书显示,信达证券存在10起金额超过千万元的

2022-06-27

地方债发行创年内单月新高 年内地方债发行

理财

6月以来,地方债发行速度不断加快。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6日,6月地方政府债的发行规模为14126 52亿元。至此,年内地方债发行规模达4 73万

2022-06-27

银行理财市场逐渐回暖 四大理财子公司产

理财

或受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纷纷破净,连不少明星品种也存在一定赎回现象。不过,如今这一现象正在悄然改变,近期银行

2022-05-13

一季度新发银行理财产品7717只 募集资金规

理财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最新发布的一季度银行理财市场简况显示,一季度共268家机构新发行理财产品7717只,募集资金规模25 14万亿元。截至3

2022-04-26

去年收获颇丰 从“现金牛”到“破净潮”

理财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这一年,银行理财公司表现如何?根据部分上市银行披露的2021年业绩报告显示,银行理财子公司去年收获颇

2022-04-07

信达证券IPO将上会 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

理财

又一家券商将冲击IPO。在申报IPO一年半后,信达证券将于6月30日上会,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招股书显示,信达证券存在10起金额超过千万元的

2022-06-27

地方债发行创年内单月新高 年内地方债发行规模达4.73万亿元

理财

6月以来,地方债发行速度不断加快。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6日,6月地方政府债的发行规模为14126 52亿元。至此,年内地方债发行规模达4 73万

2022-06-27

银行理财市场逐渐回暖 四大理财子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单月新增8000亿

理财

或受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纷纷破净,连不少明星品种也存在一定赎回现象。不过,如今这一现象正在悄然改变,近期银行

2022-05-13

一季度新发银行理财产品7717只 募集资金规模25.14万亿元

理财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最新发布的一季度银行理财市场简况显示,一季度共268家机构新发行理财产品7717只,募集资金规模25 14万亿元。截至3

2022-04-26

去年收获颇丰 从“现金牛”到“破净潮” 银行理财公司如何应对?

理财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这一年,银行理财公司表现如何?根据部分上市银行披露的2021年业绩报告显示,银行理财子公司去年收获颇

2022-04-07

首批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机构 建信理财发行扩容后首只产品

理财

3月23日,记者从建信理财了解到,作为首批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机构,在前期试点产品顺利发行、运作平稳的基础上,在全国十个试点城市发行扩容

2022-03-24

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扩围至“十地十机构” 试点取得成效

理财

自去年银保监会选择四地四机构率先试点养老理财产品后,今年3月1日起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扩展至十地十机构。截至目前,工银理财、光大理财

2022-03-16

工银理财扩容后 首只养老理财产品发行贴近客户养老需求

理财

作为工商银行全资子公司,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是首批获批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机构之一,在前期试点产品运作平稳的基础上,该公司于日前

2022-03-15

养老理财试点“扩围提额” 多家新增机构透露新发产品设计方案

理财

养老理财试点扩围提额后,多家入围机构陆续披露了更多产品设计方案。3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多家入围机构的养老理财产品在设计理念

2022-03-02

“资管新规”全面实施 银行理财打响“费率”价格战

理财

资管新规全面实施后,理财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抢客留客,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开启了费率优惠政策。2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

2022-02-21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