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政协委员王会鑫教授:规范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5月29日,华商报-二三里资讯专访了宝鸡市政协委员、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教授王会鑫教授,他今年的提案是《关于加强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建议》。
他认为,作为民生部门的公共服务窗口,医保经办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站在服务第一线,直接关系到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也代表了整个医保部门的形象。我市敢于创新,积极作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医疗保障行风建设,要求医疗机构坚持以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医疗保险政策,将开展医疗保险报付作为做好医改工作、彰显公益职能、推进健康扶贫的有力抓手,与医院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市医保也存在几个亟需改进的问题。
王会鑫建议:规范服务、提升服务质量。首先要有统一的标准作为制度保障。建议医保局对照优质服务窗口的创建标准,对医保经办机构原有制度、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进行认真梳理,统一规范经办服务流程,形成完整便捷的制度体系,明确职责,用制度规范工作行为。重大疾病不应纳入年度考核。由于目前县级医疗机构接纳和诊疗能力有限,乡村一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薄弱,因此,我市三甲医院收住的全市急危重症患者逐年增长,费用在3万元以上的患者人数呈增长趋势。同时,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开展,带动了特殊材料和检查费用的提高,比如宝鸡市中心医院2018年三、四级手术例数较2017年增长了9.08%。以上原因均带来了医疗费用的较快增长,给基金的报付带来了一定压力。建议对特殊病种、急危重症等三万元以上患者,以及国家谈判药品的使用,不纳入年度总额预付及考核。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付总额。近年来,随着医保药品目录、高值耗材、高新技术检查、床位费、报销比例、院前院外检查、急危重症抢救等纳入住院报销一系列政策的调整,加大了医疗机构对政策的执行及宣传难度。加之贫困患者、城乡医疗救助、大病报销比例提高,基金支付压力增大,让定点医院承担了一定风险。市区一些医院超总额垫支医疗费用高达几千万元,造成医院资金周转困难。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考虑医院实际情况,在控费合理及医疗行为规范前提下,根据医院发展实际和功能定位、消费指数及基金筹资的变化,制定一对一的考核制度,推进新农合资金的市级统筹,提高基金共济能力和保障能力。并且,医保部门在确定总额预付金额时,应该结合消费价格指数及基金筹资额和政策性刚性报销比例、增长等因素,使基金安全、老百姓利益、医院成本三者得到合理体现。
他还向华商报-二三里资讯记者表示,为更好地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建议对参保单位、参保群众采用多种形式的医保服务评价渠道,促进窗口形成优良的工作作风。建议在窗口安装服务评价器,窗口工作人员主动提醒办事群众进行服务即时评价;在公共场所设置意见箱、意见簿,接受办事群众的意见建议,向社会公布咨询电话、监督电话。
华商报记者汶威承 刘杰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caijing/2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