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项榜单出炉:六成券商今年来没有一单IPO承销收入!
原标题:又一项榜单出炉:六成券商今年来没有一单IPO承销收入!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精选层积极筹备、再融资新规落地等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券商投行业务也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机遇。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31日,年内券商投行IPO承销合计收入52.39亿元,同比增长107.7%。
几家欢喜几家愁,对部分投行来说,今年仍是IPO承销保荐颗粒无收的一年。据统计,目前93家具有承销保荐业务资格的券商中,有57家企业在今年的IPO承销大战中毫无斩获,占比超过六成。
国金、光大成黑马
今年IPO市场明显回暖,过会率大幅提升,科创板也带来了大批IPO项目,使得券商投行IPO承销收入大幅增加。
据Wind数据,前5月证监会发审委共审核IPO项目116家次,过会率为93.1%。而去年同期,发审委审核首发项目仅43家次,通过率为88.4%。
今年以来,有36家券商瓜分了IPO项目“蛋糕”,合计收入52.39亿元。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IPO主承销最赚钱的券商为中信建投,年内入袋7.34亿元。中金公司位列第二,收入5.98亿元。
收入榜前五的券商中,国金证券和光大证券成为黑马。
光大证券收入4.02亿元,名次由去年同期的第16名直升13名,位居第三名;国金证券由去年同期的第23名上升19个名次,列于第四位,前5月收入3.99亿元;招商证券稳居第五位,年内收入2.7亿元。
目前拥有保荐资格的券商共有93家,年初至今仍有57家券商在IPO主承销收入上“未开张”,该项业务收入为零,占比61.3%。
沪上某上市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注册制改革对于体量不同的投行来说,分化也将更加明显,“新股大幅增加,销售能力较弱的投行可能存在发售困难,因此好的项目越来越倾向于大券商。”
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表示,注册制对投行业务的研究定价能力、承销组织能力、机构销售能力、业务协同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注册制推进,大型龙头券商获得的投行业务利润增量将更加显著,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未来投行业务的发展趋势在服务方向上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型,业务模式上,也将逐渐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
哪家储备项目多
注册制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全面深改背景下,IPO项目储备丰富的券商将率先获益。
记者统计发现,在已反馈的IPO承销项目中,由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的项目最多,共计11家。民生证券10家已反馈IPO项目位居第二,招商证券9家紧随其后。此外,国信证券、国泰君安、长江证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兴业证券和东吴证券也分别以不少于5家已反馈IPO项目挤进前十。
IPO项目储备的多寡对券商整体业务而言具备重大意义。从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正常排队的企业来看,创业板IPO排队企业数明显高于主板和中小板。其中,中信建投、民生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金证券的创业板项目储备位于前列。
业内人士分析,创业板进行注册制试点,将为券商投行带来可期的增量业务,同时对投行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头部券商的优势比较明显。按科创板实施情况来看,科创板业务集中度远高于以往其他板块,以此推断,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大概率也会强化投行业务的马太效应,一线投行的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
对中型券商来说,把握好创业板注册制机遇,也有可能成为“黑马”。从今年以来的IPO承销收入来看,不乏国金证券这样的中型券商位居前列,从IPO项目储备来看,不少中型券商储备丰富,投行业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未来行业格局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值得期待。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caijing/46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