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财经 >

建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率先突破万亿大关

建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率先突破万亿大关

借力大数据、金融科技实施数字化经营,历经近五年的上下求索,建设银行如今成功将普惠金融激发成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万千小微企业。

笔者近日从建行获悉的最新数据显示,建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率先突破万亿大关,在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余额占比接近10%。

建行在中国银行业探索普惠金融发展道路上,已不再是往昔外界固有的大行只愿服务大企业、大客户的刻板印象。2018年5月,建行顺应国家战略导向和经济发展大势,率先发布普惠金融发展战略,提出“数字、平台、生态、赋能”的发展理念,将金融活水引流向小微企业,提升小行业、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

触达“双小”长尾客群,在过去传统的银行对公信贷作业模式中并非易事,但近年来借助金融科技的赋能,银行在普惠金融探索中实现穿透市场、服务下沉变得有了可能。建行的普惠金融创新之路走得更早,2016年便在同业中率先尝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小微企业信贷模式转型,历时近五年后,按照建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相关负责人的总结,如今建行的普惠金融“数字化体系已现成效,供给端依然大有可为”。

创新“五化”模式

数字化普惠金融体系已现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到3000多万法人,此外还有6000多万的个体工商户。从我国的实践看,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然而,小微企业的特性,决定了银行传统的对公信贷作业模式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会水土不服,融资难融资贵因此成为小微企业的痛点。

该负责人表示,过去银行给小微企业放贷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审核依据,这与大企业的标准是一样的。但小微企业财务报表的规范性、真实性通常远不及大企业,这就增加了信贷审核的难度,无形中将不少小微企业拒之门外。再者,相比于融资成本,小微企业对融资效率往往更敏感,银行传统的信贷审核周期通常要20天到一个月,企业需要提交一堆材料,手续的繁琐也让小微企业等不起,宁愿转而寻求高成本的民间借贷。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caijing/4927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8069218786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