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财经 >

突发疫情预警的三个阶段

突发疫情预警的三个阶段

作者: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疫情防控工作实行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调集医务人员和医疗物资,对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的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援。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次疫情防控展现了中国之治在应急动员、组织指挥、决策部署方面的突出能力,凸显了举国体制对重大疫情应急管理、重大危机综合应对的有效性。但同时,这次疫情应对也暴露出了我国在突发传染病预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此,可聚焦相关制度短板,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

突发疫情预警的三个阶段

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提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已成为国家治理的迫切需求。2003年“非典”疫情结束后,我国开始推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致力于构建分级预警制度。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面前,原因不明传染病的预警机制再次暴露出脆弱性。因此,提升突发疫情的风险管理能力,要针对现实问题,补齐突发疫情预警机制的短板和漏洞,有针对性地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突发疫情风险预警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突发疫情的风险认知。出现原因不明的疫情后,需要依靠各类医院和医疗机构,提供分散的疫情信息,通过专门的信息报送系统,向上级单位报告疫情信息,汇集形成实时数据,反映疫情的发病情况、症状特征等,进而针对具体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相关病例进行搜集、比较、分析和评估,充分研判疫情的风险状况。突发疫情的风险认知需要运用监测技术手段,获取疫情传播的关键证据,这个过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坚持专业化原则。

二是突发疫情的风险研判。通过网络监测获取疫情信息后,接下来需要判断突发疫情的风险,包括直接危机、关联危机和潜在危机。风险研判既依赖于对疫情进行监测和分析获得的事实信息,也要考虑具体情境下疫情发展的基本趋势。对于突发传染病来讲,风险研判需要建立整合性议事平台,邀请不同领域专家参加,形成集体审议机制,发挥同行评议的作用,实现不同主体的知识协同,避免由于个人因素导致误判。基于疫情监测获取的信息,专家组经过集体讨论,对突发疫情及风险作出综合性判断,为政府决策提出建议或方案。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caijing/532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8069218786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