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羊脂玉,温润细腻,结构紧凑,杂质少
我相信,每当爱玉者提到羊脂玉,他们的眼睛自然就会发亮,因为羊脂白玉是最好的玉,非常罕见。白玉又称“白玉”和“羊脂玉”,是软玉的上品,非常珍贵。羊脂白玉主要含有透闪石(99%)、阳起石和绿帘石。异常洁白,质地细腻,光泽润泽,状似凝脂。古语“白壁无瑕”就是指白玉。羊脂白玉历史悠久,从商代到清代:根据考古资料,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昆仑山产出的玉就已传入中原。春秋战国后,和田玉逐渐成为历代王公贵族使用的主要玉器材料,大多是收藏的籽料。到了元末明初,山料被采用,到了清朝,山料的产量大大超过了籽料。白玉不仅象征着君子“仁、义、智、勇、净”的道德品质,也象征着“美、贵、福、柔、静”的情感。
对于真正羊脂白玉的鉴别要点必须满足五个方面,即:质地纯、结构细、颜色羊脂白、油性重。
下面就来详细说一下这几方面:
1、质地纯——羊脂玉中透闪石矿物含量达到99%。
羊脂玉存在于围岩蚀变的地段。当花岗闪长岩体与白云岩接触产生一系列接触变质岩系,白云岩变为白云石大理岩,岩浆晚期热液沿白云石大理岩构造裂隙通道,发生交代作用形成透闪石岩。
围岩石变形成了白云石大理岩-透闪石化白云石大理岩-透闪石岩三种岩相,羊脂玉就赋存于透闪石岩岩相中。
2、结构细——羊脂玉中透闪石呈显微纤状变晶结晶及成集合体,在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下可对透闪石结晶粒度进行测定,羊脂玉中透闪石纤维状长度(纵向)0.033-0.01mm,宽度(横向)0.0006-0.001mm,这些显微纤状、绒毛状、毡状透闪石晶体互相交织在一起,组成绒毛状结构、毡状结构、交织结构。
显微纤状、绒毛状、毡状透闪石晶体集合体,在正交偏光下的特点就是在相同角度内,不显示均一的消光现象。
3、颜色为羊脂白——羊脂白不是纯白,而是带有油脂光泽的白,在白色中有的可透出微微的黄色,质地差的也可在白色里透出微微的浅灰色调。
4、油性重——羊脂玉在人们手掌中不断的触摸过程中,自而然之,在玉石表面产生一种"油性"感,在一些和田细白玉中也有此现象,当羊脂玉坠于水中,提起玉体,可滴水不粘,因此油性重的羊脂玉绵性也特好,所谓绵性,也就是韧性。
羊脂白玉又分“籽料”与“山料”。 “籽料”:所谓“籽料”是从昆仑山下玉河中捞取的,这样的“籽料”细密、温润、光泽如脂肪。有的“籽料”里内含“饭渗”,呈欲化未化的白饭状,这是水产白玉的肌理特征之一;还有的因长期浸泡在水沙中带有各色的皮子。此种“籽料”就优于山料,极为珍罕。 “山料”:山料,纯白如脂肪者少。据有关材料介绍,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料,均为采集仔料。到明朝末期开始采取山料。
羊脂白玉,顾名思义,看起来像一块新鲜的油脂,白而润。羊脂白玉的白不是纯白色,而是略带微黄色色调,给人的印象不是干巴的"死白色",而是带着温度和活力的"暖白色"。油性足是羊脂白玉的特征之一。只有白而不润的和田玉有不少,可是并不值钱。真正的羊脂玉,温润细腻,结构紧凑,杂质少。是和田玉中当之无愧佳品。
当然羊脂白玉和普通和田玉的颜色也是有所差别的。羊脂白玉的颜色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纯白色,而是白色里透着微微米黄色的,在羊脂白玉的表面也会有一种光泽感和油润感。更特别的是如果将羊脂白玉放在强灯光下照射,就会看到羊脂白玉会呈现出粉白色,给人温润甜美的感觉,且还有一种凝脂感,就如同我们形容少女的皮肤“肤如凝脂”,由此可见羊脂白玉的美丽。而和田玉白玉的光泽度就不如羊脂白玉了,它的油脂度也不如羊脂白玉。相比之下,羊脂白玉当然更胜一筹了。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fangchan/2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