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拳》无厘头喜剧的“前世今生”
相较于西方的剧情式喜剧,本土的无厘头喜剧明显更受观众喜爱。其蕴含的厚重民俗文化气息,所折射出的市井生活,让观众更具有亲切感,特别是以周星驰为代表的“周氏”无厘头喜剧,时至今日,依然令人忍俊不禁。
周星驰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香港喜剧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举国上下都百废待兴。对于香港问题,中英两国于1984年签署了联合声明,明确香港将会在1997年回归祖国怀抱。但在大时代奔腾的浪潮中,内地经济落后,生产力不足,与早已到达现代化的香港相比,各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距。
母亲的贫穷和匮乏,让富足的归乡游子心中布满惆怅与迷茫,未来的路将走向何方,没人敢断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香港喜剧诞生,它对于香港高强度的商业化氛围,有着极好的减压作用,人们可以逃避到欢声笑语中,忘却日常生活里的琐碎和烦恼,得到短暂的喘息与片刻的放松。
于是,喜剧电影就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流。在那段时期,香港电影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经典佳作,也捧红了一批卖力敬业的喜剧电影人,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以许冠文、洪金宝、成龙等为代表的动作喜剧。
许冠文一直对薄命劳资世界的升斗小民饱含同情,他的电影里始终坚持着基本的是非判断,宣传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比如脚踏实地,安贫乐道等等,其中,1988年的《鸡同鸭讲》最为典型。《鸡同鸭讲》中传统的家庭作坊和现代的流水企业之间的冲突对立,本土意识与自身文化的契合,在影片结局的开业收徒中得到了和解。然而,这样带有说教性质的影片,渐渐令观众感到乏味,因此许冠文喜剧电影的高潮到1986年便基本结束。
《鸡同鸭讲》
成龙的另类动作喜剧开始崭露头角,1978的《醉拳》令成龙一炮而红,幽默却不低俗,搞怪不失高雅的功夫喜剧开始风靡,一种脱离了本真世界的虚幻笑料,逗得观众前仰后合。而此时的电影市场,恰好缺失了来自现实生活的真实感,一个喜剧新星的出现,填补了这块漏洞,打破了已经趋于固化的喜剧市场。
《醉拳》无厘头喜剧的“前世今生”所谓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话,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语言和行为没有明确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但并非没有道理。——谭亚明《周星驰现象研究》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yule/4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