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底下无新事,刑侦剧创作的突围不在乎对案件烈度无止境的追
图片均为电视剧《燃烧》剧照。
■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下,刑侦剧的突围不在乎对案件烈度无止境的追求、为反转而反转的悬念制造,而是在于故事的大背景能否折射出时代的进程,在于对人心、人性的探究能走多深远
自觉职业生涯遇到瓶颈,年轻的刑警高风递交了辞职报告,打算另谋前程。可北山上偶然发现的骸骨,几乎就要颠覆他笃信了多年的人生认知。自己崇拜了20多年的爷爷和父亲,究竟是兼具专业素养与职业精神的好警察、真烈士,还是如网络传言那样是一时看走眼、办错案的“罪人”?
刑侦剧《燃烧》上周在东方卫视开播。旧案与新案交织,悬念丛生。而在追寻真相的同时,剧本从一开始就把“人”推到了与案件并重的位置。编剧兼导演陈育新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这样剖析他的创作观:“刑侦剧作为观众喜爱的类型剧,其对悬念、对烈度的设置固然重要,但相比一味追求耸人听闻的效果,我更信奉——剥开类型剧赋予的必要模式,故事归根结底都是人生。一剧之本,人物的塑造是首位的。”
翻开陈育新的作品表,1994年《9·18大案侦破纪实》,1999年《红蜘蛛》,2000年《命案十三宗》,2003年《征服》,2007年《国家行动》,2014年《湄公河大案》,2019年《破冰行动》……有评论称,他的创作履历约等于国产刑侦剧20年来的迭代。对此,他回应说,现在的观众偏爱现实主义审美,“阳光底下无新事,刑侦剧创作的突围不在乎对案件烈度无止境的追求,而是在于故事的大背景是否能折射出时代的进程,在于对人心、人性的探究能走多深远”。
三代人追求正义的脚步映照司法改革路,故事便有了“根”
虚构的龙湾,新线索“炸”出了20年前旧案的疑云:若当年在逃的凶手实为受害人,那真凶是谁,曾破案立功的“神探”高建设已跌入了信任危机。随着案件复查启动,更多细节还扯出了30年前的悬案,连高风的爷爷、老法医高四海也卷入其中。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yule/50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