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戟》对公安题材“情有独钟”
从半年前收官的《光荣时代》到5月31日刚开播的《三叉戟》,曾以《辣妈正传》《中国式关系》等都市剧为人所知的导演刘海波,近年来,似乎对公安题材“情有独钟”。
在制片人马珂处拿到最初的十集剧本后,刘海波便有种感觉,《三叉戟》不仅是一部公安题材的类型剧,更是一部讲“人”的戏。
相较于《光荣时代》中需要更多地考虑谍战元素和剧情反转,《三叉戟》当中的案件没有那么繁琐。用刘海波的话说,推理过程严谨,不需要“太大的脑洞”,就能圆回来。
在同名小说的基础上,编剧沈嵘和原著作者吕铮共同参与剧本改编,保证案件逻辑,起承转合与前后呼应上的顺畅。这便让刘海波能更专心于人物的塑造,人物关系的构建,与人物情感的变化。
“这个剧讲三位人民警察,更是讲他们的友情,讲他们的家庭,讲他们作为‘人’的故事。只不过因为这三个人的职业是人民警察,所以剧里才有了很多的案件,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刘海波道。
大处体现专业,细节塑造人物
“大背头”崔铁军(陈建斌 饰)、“大棍子”徐国柱(董勇 饰)、“大喷子”潘江海(郝平 饰)三名人民警察曾被称为警队的“三叉戟”,却因一件旧案分道扬镳。
多年来,三人之间的关系都靠老大哥夏春生从中调和转圜。夏春生在退休前一天意外牺牲,这也让即将退居二线的三人重新联手,回到一线,重新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也重新学习新的工作技术。
公安题材的电视剧往往注重时代责任和社会使命,“人民警察”这一职业身份的张力,也有助于信念感与良知观的价值传递。因此,在《三叉戟》的人物塑造上,刘海波首先要保证人民警察这一职业身份的专业性。
“每一场戏之前,我们都会跟现场的公安顾问商量一些细节,比如穿着警服能出入什么场合,我这样的表达方法是不是像一个人民警察,这些都需要提前确认。”刘海波道。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yule/55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