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

天天实时:这种金属生产大国或将征收出口税,全球未来需求或翻六倍,这些概念股绩优

2022-08-20 08:38:42   来源:数据宝

印尼总统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国今年可能对镍出口征税。

镍生产大国或今年出口征税


(资料图片)

据报道,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近日对媒体表示,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国今年可能对镍出口征税,以期将更多精炼工作留在国内。

佐科还表示,“我们在铝土矿、铜、锡、毛棕榈油等方面也是这么想的。我们不是在封闭,实际上我们在开放。”印尼官员们此前曾指出,此项征税可能最早在第三季度实行。

据悉,8月8日,印尼官员表示,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已签署价值约50亿美元的合约,从印尼的镍加工公司购买电动车电池材料。

印尼拥有重要的镍矿资源,目前为止,大部分镍投资都用于生产镍生铁和镍铁等粗金属。该国一直试图吸引特斯拉在当地建立生产设施。

据报道,印尼总统佐科表示,希望特斯拉不仅在印尼生产电池,还要生产电动汽车。印尼想要的是一个“巨大的电动汽车生态系统”,而不是简单利用其自然资源制造电池。据悉,印尼总统佐科对福特汽车、现代汽车、丰田汽车和铃木汽车也有类似的期望,这反映出他有意寻求投资,确保印尼在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中不会沦为简单的原材料供应商或零部件生产商。

镍资源或将于2024年前后出现缺口

据市场调查机构SNE Research预测,受电动汽车市场持续扩大影响,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的镍金属需求量将分别增至84.1万吨和237万吨,约为今年的2倍至6倍;金额将分别增至185.11万美元和710.88亿美元,约为今年的2倍至9倍。

中信证券认为,电动车的普及带动了对镍资源的需求,俄乌冲突以及青山、LME事件下,镍更成为市场热点。长期来看,预计未来五年新的镍资源上线偏少,加上高镍三元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的优势下带动需求,镍资源的供需或将于2024年前后出现缺口,因此镍价展望继续向上。在高镍电池趋势明确的背景下,随着动力电池和不锈钢等产业对镍金属需求的持续增加,2024年或将出现镍金属供应紧张的情况。

8只概念股上半年业绩增长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中布局镍的概念股共有22只;8月以来,蓝晓科技、博迁新材、鹏辉能源涨幅居前。业绩上来看,已披露预告或半年报的个股中洛阳钼业、华友钴业、杉杉股份、西部矿业等8股盈利的同时业绩实现增长。

盛屯矿业聚焦镍、铜、钴三大能源金属品种,在产的印尼友山镍业项目及赞比亚穆纳里项目合计4万吨/年镍金属量产品,公司全资子公司宏盛国际与Extension在印度尼西亚合资设立盛迈镍业,拟在印度尼西亚纬达贝工业园投建年产4万吨镍金属量高冰镍项目。

博迁新材是全球领先的高端金厘粉体材料生产商,是我国第一部电容器电极镍粉行业标准唯一起草和制定单位,大规模量产的80nm镍粉粒径已达到全球顶尖水准,并成功应用到三星电机的MLCC生产过程中。

格林美2022年计划回收镍资源超过2万吨金属镍;自建印尼镍资源项目,项目设计年产6万吨金属镍。

镍概念股中,有不少概念股的机构关注度较高。数据宝统计,当升科技、容百科技、华友钴业、杉杉股份、中国中冶均获得超15家机构给予评级。

当升科技的机构评级家数最多,达28家。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高镍动力多元材料供应商;2021年11月,与中伟股份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印尼红土镍矿综合开发利用,首期拟合作建设年产6万金吨镍产品产线。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标签:

相关阅读

科创板做市借券规模持续扩大 余额已突破1.

投资

正式上线3周以来,科创板做市借券规模持续扩大。截至日前,科创板做市借券规模余额已达1 51亿元,涉及做市股票25只,总的股票数量超过420万股。

2022-12-06

天天百事通!从仿制到创新 细说百利天恒的

投资

从以化学仿制药和中成药起家的传统药企,蜕变为兼具研发、生产、营销一体化能力的创新型研发药企,百利天恒长久以来坚持创新的初心、转型过程

2022-12-05

环球观速讯丨SKG母公司增收不增利 大额外

投资

SKG以按摩仪发家,因王一博代言一炮而红。作为中国市场颈椎按摩仪销售额全国第一的SKG很火,也很“烦恼”。

2022-12-02

焦点热文:绍兴富豪金良顺,痛失500亿精功

投资

小木匠金良顺,用50年时间,建立起了500亿资产的精功系商业,却在短短3年时间,资金链断裂,坍塌。

2022-12-02

今日关注:城市土拍缩影:退出群聊和推出“

投资

从去年22个重点城市试点“两集中“供地后,一般是按照每年三轮的节奏来供地。

2022-12-02

科创板做市借券规模持续扩大 余额已突破1.5亿

投资

正式上线3周以来,科创板做市借券规模持续扩大。截至日前,科创板做市借券规模余额已达1 51亿元,涉及做市股票25只,总的股票数量超过420万股。

2022-12-06

天天百事通!从仿制到创新 细说百利天恒的转型之路

投资

从以化学仿制药和中成药起家的传统药企,蜕变为兼具研发、生产、营销一体化能力的创新型研发药企,百利天恒长久以来坚持创新的初心、转型过程

2022-12-05

环球观速讯丨SKG母公司增收不增利 大额外购成品下现质量问题

投资

SKG以按摩仪发家,因王一博代言一炮而红。作为中国市场颈椎按摩仪销售额全国第一的SKG很火,也很“烦恼”。

2022-12-02

焦点热文:绍兴富豪金良顺,痛失500亿精功

投资

小木匠金良顺,用50年时间,建立起了500亿资产的精功系商业,却在短短3年时间,资金链断裂,坍塌。

2022-12-02

今日关注:城市土拍缩影:退出群聊和推出“加量包”

投资

从去年22个重点城市试点“两集中“供地后,一般是按照每年三轮的节奏来供地。

2022-12-02

东南亚智能手机2022年第三季度出货量下降4%

投资

金融界12月2日消息据Canalys,消费者需求的持续低迷导致东南亚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22年第三季度同比下降4%,跌至2350万部,自2020年以来,该地

2022-12-02

环球微头条丨波奇宠物上半年营收下滑,梁浩带公司净亏2950万,股价一度跌20%

投资

12月2日消息,宠物综合服务上市公司波奇宠物在12月1日发布了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2023财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2022-12-02

未按规定披露业绩预告 *ST运盛董事长翁松林等多人被出具警示函

投资

12月1日,*ST运盛披露了四川省证监局对其下发的警示函。原因系*ST运盛未按规定披露业绩预告。

2022-12-02

深练产品内功,美的置业获2022克而瑞全国十大作品大满贯

投资

12月1日,克而瑞举办2022中国房地产企业产品力TOP100发布会,2022年全国十大高端作品、十大轻奢作品以及十大品质作品,三个作品榜单同期揭晓。

2022-12-01

天天观焦点:商业养老金来了!与个人养老金有哪些区别?银保监会解答

投资

银保监会12月1日发布《关于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

2022-12-01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