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新华社石家庄2月16日电(记者杜一方、高博)国家文物局15日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5项重要考古成果。河北尚义四台遗址第一、二组遗存初步判断为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考古的重要突破。它为中国北方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研究提供了典型、直接的证据。
四台遗址发掘区局部。(受访单位供图)
据了解,对四台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始于2015年。2020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四台遗址联合开展新一轮系统的考古调查、发掘,近期取得重要发现。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赵战护介绍,四台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考古发现房址40多座,出土了陶、石、骨、贝类遗物800多件,可以区分为年代不同的五组文化遗存。其中,第一、二组包含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遗存。
第一组文化遗存年代距今10400年至10000年,发现6座近方形半地穴房址,出土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骨角器以及动物骨骼等,陶器有筒形罐、板状器等。第二组文化遗存年代距今9200年至9000年,发现4座近方形半地穴房址,出土陶板状器、石研磨器以及较多骨针、骨锥等。
四台遗址出土的锥形石核(一期)。(受访单位供图)
赵战护表示,第一、二组文化遗存地层关系清晰、测年数据连续,成组房址实证了中国北方地区目前已知最早定居村落,展现出人类生存方式从旧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流动性栖居到新石器时代早期逐渐定居的发展转变。细石器工业继承自泥河湾盆地一万余年的楔形细石核技术传统,表现出文化与人群的连续性,为中国北方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研究提供了典型和直接的证据。
通过对第一、二组文化遗存房址中出土的木炭、动物骨骼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获得15个万年左右和十多个9000多年的系列测年数据。目前发现的植物遗存及动物骨骼种类众多,表明周边古环境为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山地草原环境,也说明四台先民的生业模式以狩猎经济为主。
四台遗址出土的项饰(二期)。(受访单位供图)
“四台遗址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初步辨识这是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赵战护说,作为中国北方地区万年文化史的最新实证,它不仅为探索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旧新石器时期过渡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绵延不断的重要见证。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