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李国利、占康)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17日下午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从太空返回75天后首次正式公开亮相。
航天员乘组飞行正常返回后恢复期主要分为隔离恢复、疗养恢复、恢复观察三个阶段实施。截至目前,神舟十四号乘组已完成前两个阶段工作。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赴太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在轨驻留6个月期间,3名航天员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1次太空授课,与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被称为“最忙乘组”。
“执行任务这半年,每一天都安排得很满。应该说,我和我的两位战友一起用精细操作、精心实施,换来了精彩答卷。”神舟十四号乘组指令长陈冬说。
陈冬是我国首个在太空驻留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也是首个担任指令长的第二批航天员,于2016年10月首次实现飞天梦想。他说:“地面团队及时、到位、有效的支持,是我们圆满完成任务的坚强后盾。”
2012年6月16日,刘洋踏上飞往太空的征程,浩瀚宇宙终于有了中国女性身影。时隔十年,她二叩苍穹,既有“航天科技的进步会如此巨大”的感慨,也有“亲身经历空间站构建全过程”的自豪。
回首这次在太空的183个日日夜夜,刘洋说,“我首次尝试完成舱外操作任务,当完成所有的既定操作返回出舱口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那一刻不负使命的如释重负,渺观宇宙的美不胜收让我难以忘怀;难忘与神十五战友的胜利会师;难忘在太空中过生日时,爱人为我写的卡片,一双儿女为我唱的歌……”
经过12年的艰苦训练和等待,46岁的蔡旭哲飞天梦圆。他说:“去年11月3日,我们在太空见证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作为新时代的航天员,我们是幸运的,有幸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们由衷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目前,在中心科研保障团队的精心守护和照料下,3名航天员状态恢复得很好,体重稳定在飞行前水平,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储备得到了进一步恢复,已全面转入恢复观察阶段。待完成恢复健康评估总结后,他们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
“作为航天员,为祖国出征太空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蔡旭哲说,“我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认真总结这次飞行任务的经验,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后续训练,期待能够再次出征。”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