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第七届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上,一项数据引起行业高度关注:我国数字音乐平台用户量连续两年下滑,目前的月活用户量回到了2019年水平。用户为何不愿为数字音乐付费了?音乐平台将来靠什么留住用户?这个话题值得我们深思。
得益于国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经历了20多年稳步发展,用户付费习惯基本养成,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相比海外音乐平台,我国数字音乐用户付费率不足20%,与国际平台50%左右的付费率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近两年,数字音乐平台面临规模缩水、用户流失的风险较为严重。
不少人认为,我国音乐消费水平不足主要是用户版权意识缺失导致的。由于数字音乐行业技术发展太快,新型侵权手段花样百出,在免费资源很容易获取的情况下,消费者习惯性依赖“免费的午餐”,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付费意识和版权保护意识很容易受到冲击。
这样的分析只反映了问题的一面。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音乐平台现有商业模式没有跟上市场发展的“节拍”。如今,线上文化娱乐供给不断丰富,长视频、短视频、网络游戏等都在不断争夺用户。这种情况下,人们最纠结的恐怕是时间有限,分身乏术。目前,音乐平台普遍采取包年、包月的会员服务模式,用户实际使用时间其实并不充分。很多用户为了听一首歌,不得不“被服务”一整年,这不是消费者主动选择的结果,其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
问题还在于,数字音乐平台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服务质量没有跟上。音质不达标、曲库内容单一、“套娃式”收费等问题让用户体验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怀旧金曲再香,也无法满足年轻人千变万化的口味。用什么引领新生代乐迷的音乐趣味,促进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展数字音乐产业还是要遵循文化产业的基本规律,立足创意、着眼创新。内容是音乐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这两年,国风国潮原创音乐已成为音乐平台的一块金字招牌,这一变化离不开各平台对原创音乐人的挖掘和培养。在平台扶持下,越来越多音乐人选择在作品中加入中国元素,创作出了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的国风音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提供更大的舞台与机会。平台要进一步发挥对文化消费的牵引作用,推动更多新人新作成为顶流,用内容创新不断增加用户黏性。
科技创新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在数字化浪潮中,国内音乐行业愈发重视数字发行渠道的作用。音乐平台可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进一步当好内容服务者,通过延伸线上演出、歌迷互动、专辑流量扶持等服务形式,拓展营收空间,获得长久收益。
应该看到,内容平台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登顶之路肯定会越来越难走。长视频平台曾尝试会员涨价、投屏收费等手段却屡遭质疑,知识服务型平台至今也难以找到更大盈利空间。可见,消费者对付费内容的挑剔程度越来越高。音乐平台与其为付费率焦虑,不如直面用户需求,创新商业模式,看看能否闯出一条新赛道。 (姜天骄 来源:经济日报)
两会日程预告|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下午3时开幕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