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物价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民生。政府工作报告把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设定在3%左右,与上两年保持了一致,有利于保持政策目标的连续性,稳定市场预期,也体现了我国保持物价平稳运行的信心与决心。
回顾过去一年的经济运行,物价平稳是一大亮点。2022年,在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月度涨幅始终低于3%,全年仅上涨2.0%,大幅低于美国8.0%、欧元区8.4%、英国9.1%等发达经济体的涨幅,也明显低于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6%至10%的涨幅,“全球胀”与“中国稳”形成鲜明反差。再从5年、10年的周期来看,我国平均通胀率也都在2%左右,实现了主要经济体长期追求的2%通胀目标。
物价涨幅保持较低水平,看似容易却艰辛。之所以能取得这一难能可贵的成绩,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在宏观调控中坚持将稳物价作为重要目标,着力加强粮食、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着力加强重要民生商品和大宗商品价格调控。同时,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为物价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2023年全年,物价运行仍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3%左右的物价涨幅目标,既考虑到了近两年我国物价涨幅较低的实际,也考虑到了输入性通胀压力和国内需求恢复可能带来的上涨压力。总体上看,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依然具有坚实基础。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优势,经济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政策工具箱丰富,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生猪产能充足,基础能源保障有力,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随着经济运行的整体好转,经营主体加快恢复,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循环畅通,有利于物价保持平稳运行的积极因素在增多。此外,我国保供稳价机制更加完善、手段更加丰富、施策更加精准,近年来在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
物价既是反映经济运行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度量民生冷暖的“温度计”。2023年要继续突出做好稳物价工作,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通胀的平衡,重点抓好粮食、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千方百计守好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密切跟踪物价总水平和重要商品价格变化,加强价格监测监管。同时,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部分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熊丽)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