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局统计显示,今年3月份,境内非银行部门(包括企业、个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跨境收付中,人民币占比升至48.6%,首次超过了美元(46.7%)。
(资料图)
有观点称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应该如何看待这次数据的变化?一起来看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的解读↓
问:人民币跨境收付占比上升,对人民币国际化究竟有多大影响?
答:我们要辩证看待人民币跨境收付占比上升,人民币早已是非银行部门重要跨境收付币种。
从2009年年底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试点开始,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人民币就于2011年超越欧元成为境内第二大跨境收付货币。
人民币跨境收付占比经历了2016年和2017年连续回调后重抬升势,于2020年突破2015年前高,2022年占比达到42.5%。
今年一季度,该项占比为45.3%,同比上升4.8个百分点;美元占比49.4%,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3月份,人民币占比赶超美元是前期上升势头的延续,但从一季度看占比仍低于美元。
人民币跨境收付占比上升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国际支付功能。但是,作为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人民币占比与排名前二的美元、欧元占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与人民币跨境收付主要发生在中外之间的双边交易,而第三方交易使用人民币结算较少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网络效应有待完善。
同时,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跨境收付占比虽有所上升,但在国际支付中的月均占比为2.12%,同比回落0.42个百分点。这表明全球以人民币办理国际结算的规模增加,但其他币种可能增加更多。当季,美元月均占比同比上升1.04个百分点,日元占比上升0.87个百分点。
问:人民币跨境收付占比上升,是否意味着汇率波动风险大大降低?
答:不宜因用人民币跨境收付而忽视汇率波动风险,因为这不等于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
据人民银行统计,2021年,人民币跨境收付中,货物贸易占比较2015年下降37.0个百分点至15.8%;资本项目占比上升38.1个百分点至78.3%,其中证券投资占比较2017年上升37.4个百分点至58.0%。
这表明近年来我国跨境人民币收付占比上升主要来自跨境组合投资,主要反映了股票通、债券通、两地基金互认、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等双向金融开放安排的影响。
即便货物贸易以人民币跨境收付,但原始合同仍可能是以外币计价,人民币仅是结算货币,境内企业仍需承担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
资本项目下的跨境人民币收付情况更为复杂。国际清算银行研究表明,虽然新兴经济体大力发展本币债券市场,但外部投资者是以美元或其他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来评估损益,这类资本流动在面临压力时可能更加反复无常。
问:我们离外币结算币种多元化的目标还有多远?
答:我国外币结算币种的分散化、多元化依然任重道远。
近年来境内非银行部门跨境外币收付款中,美元占比仍有九成多。今年一季度该比例为90.2%,较2022年全年下降0.6个百分点,却较2015年高出3.4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自“811”汇改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人民币汇率走势以来,境内跨境外币收付对美元集中度不降反升。因此,我们还需久久为功,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标签: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