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在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港口,货船平缓驶进驶出,码头上一辆辆无人驾驶智能引导车有序穿梭在林立的岸桥和堆叠如山的集装箱之间,承担起繁重的运输任务。整个过程见不到人工操作,但一切都井然有序。
高效快捷背后,是科技助力港口不断创新的故事。
广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目前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全球前十,成为我国能源、原材料物资运输和南北商品交流的交通枢纽、全国最大的内贸集装箱枢纽港。
南沙港作为广州港主要港区之一,建有一二三四期集装箱专用码头,去年集装箱总吞吐量超1800万标箱。南沙港区四期工程是一个智慧化港口标杆项目,建有4个10万吨级海轮泊位及配套集装箱驳船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490万标箱。
“智能车辆调度、自动化装卸、无人驾驶运输、智能理货……作为新一代智慧港口,它真正实现了全自动化。”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小明介绍,去年7月,配备“湾区芯”的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运。自主创新的“广州方案”集码头操作系统、调度系统和设备控制系统、智能闸口、智能理货系统等为一体,可为自动化设备运行、交互、集装箱装卸、堆存、转运、进出闸口等多种作业场景调度最优资源、规划最优路径,从决策端到执行端保障全自动化码头的安全高效。
码头全自动化是如何实现的?针对集装箱水转水(海运转驳船水运)比例高、驳船码头岸线与海轮码头岸线呈“非直线”形态布置、港内集装箱主要转运流向平行海轮码头岸线等特点,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创新形成“单小车自动化岸桥、无人驾驶水平运输智能导引车、堆场水平布置侧面装卸、港区全自动化”的技术方案。
工作人员介绍,港口打造的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达到高度自动驾驶(L4)水平。基于5G通信和先进的定位技术,导引车可精准抵达每一个箱位,港内运输畅通无阻。此外,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具有定点自动充电功能,可无限续航,除了减少能源消耗,还能实现零排放。
目前,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已形成具有高度适用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发展路线,在智能、效益、可靠、稳定、安全、环保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除了有效提高整体作业效率、设备利用率,还能降低投资、操作和运营成本。
智慧港口的建设离不开多方的支持和保障。“南沙海关以25个重点项目为主线梳理支持政策包,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不断加强科技投入和应用推广,创新运用‘智能审图’‘机器助人’等科技手段,助力南沙口岸海关监管和服务现代化、便利化,全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南沙海关副关长陈曦告诉记者。
谈到未来,广州市港务局市管一级调研员陈斯勇充满信心,“下一步要加速构建现代化的临港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汽车制造、现代高端智能装备、海洋科技、数字经济、商贸金融、文旅休闲等产业,形成以港促产、以产强港,港产城协同发展的格局,打造新的增长极”。 (经济日报记者 王明昊 秦 悦 武亚东)
标签: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