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财经 >

重规模轻风险个别险企保费增幅超两倍

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以下简称“信保业务”)的风险把控不断趋严,近半个月监管部门两次“喊话”。继5月银保监会正式出台信保业务监管办法,从经营门槛、承保限额等方面扎紧融资性信保业务制度“篱笆”后,6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近日银保监会财险部下发监管提示函,明确指出经营融资性信保业务现存的风险,同时再次强化压实高管责任,严格执行信保业务新规等。

事实上,作为近年来应运而生的创新型险种,信保业务正呈现爆发式增长。但随着相关市场及领域信用风险的增加,叠加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一险种,尤其是具有融资性质的信保业务(以下简称“融资性信保业务”)背后所蕴含的风险,也引起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

重规模轻风险个别险企保费增幅超两倍

重规模轻风险 个别险企保费增幅超两倍

“根据非现场监管监测数据,今年1-4月,一些独立风控能力不强的公司,融资性信保业务大幅增长,个别公司增幅甚至超过200%,缺少风险认识、忽视风险管控、重规模轻风险等问题突出。”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透露。

的确,从过往数据看,2019年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累计1043.6亿元,同比增长17.49%,为财险公司非车险业务中原保险保费收入规模最大的险种。就具体公司而言,5家上市险企此前披露的“2019年成绩单”也显示出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增速之快。其中,财险“老大哥”人保财险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6.7%,太保财险的保证保险收入增速达60%,平安财险的保证保险也小幅提升5.1%。

但快速发展的背后,“后遗症”也逐步出现,例如有中小型险企受罚赔款,更有上市险企承保亏损加剧。上述负责人坦言,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的融资性信保业务综合赔付率破百,行业整体承保亏损,少数财险公司亏损严重,投诉举报案件不断上升,个别公司出现舆情风险,甚至出现群体性事件、偿付能力濒临不足等情况。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caijing/4637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8069218786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