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连续四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连续第四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前,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推进粤港澳资金融通渠道多元化、进一步提升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五个方面提出了26条具体措施。
5月23日,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已制定2020年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计划,并将具体落实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大湾区设立经营机构,支持粤港澳发展特色金融业,研究在大湾区设立保险服务中心,加强三地金融监管合作等15项工作。
26条措施+15项工作力促大湾区金融业融合发展,而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肖耿看来,大湾区金融开放的最终目的,在于依托广深港澳、建成中国离岸经济生态圈。
“26条”是必由之路
时代周报:两会之前出台《意见》、两会期间出台具体执行细则,这对推动大湾区金融发展有何重要性?
肖耿:金融支持大湾区发展并不是一个新的提法,这次提出的多项政策此前已有过探讨和酝酿,政策应该很快可以落地,只是说在内容方面还需具体化。
金融的开放对中国来讲一直是个挑战。目前,在人民币市场的开放上,上海承担的明显是一个“在岸金融中心”的职能。但你看美元结算中心,不仅有在岸的纽约,也有离岸的伦敦。与此一样,人民币市场也需要有一个不以本币为结算基础的离岸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香港作为一个和美元体系联系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在过去40年,对内地经济的贡献非常大。
大湾区作为中国最开放、最活跃的都市群,也是最有可能融入整个世界经济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大湾区在金融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换句话说,金融改革决定整个大湾区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caijing/48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