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并不是如何做线上渠道这么简单
近十多年来,国内银行创新不断,出现许多新的“概念”,例如近十年的B2B、B2C、C2C、渠道转型、网点转型,近五年的多渠道整合、B2B2C(即如何融合企业、客户、银行之间的关系)、智能网点等,现在的OMO(线上线下融合)、生态金融、私域流量、B2P2B2C(银行、平台、生态合作伙伴、客户)、开放银行、全渠道客户体验等。整个银行业被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等创新的大潮推着走。
01
数字化银行
相对零售业,银行业有不同的特点。零售业的数字化,本质上是从外部向内部数字化的过程,即零售生态的线上化驱动整个零售业务从实体向数字化发展。但是银行业不同,银行的产品和业务形态本身就是数据的,银行的数字化更多是从内向到外向的过程。
银行为什么要做出改变?究其根本是客户的偏好和行为在改变。过去客户在“消费”银行的产品时,产品是数字化的,但主要是通过物理交互的方式交付的。而随着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互联网化程度提高,一方面,客户对银行采用数字化渠道交付的需求提高,另一方面,将金融服务和日常消费行为、生活场景结合在一起也成为客户新的期望,倒逼银行从内部数据化转向外部数据化,实现渠道的融合。
同时从银行角度来看,数字化的重要方向之一也包括了和外部渠道的融合。数字化并不是如何做线上渠道这么简单,而是一个如何把数字能力转化成业务能力的过程,最终差异化。
Capital One在数字化竞争力方面的实践就值得借鉴。Capital One是全美数字化能力最高的银行,凭借其数字化能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功跻身于美国第七大银行。其CEO理查德·D·费尔班克曾说过,“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只是恰好从事银行业务。”
Capital One的数字化竞争力并不是简单的业务流程数字化和AI技术应用,而是它利用数字化能力实现了差异化的客户经营方式。例如,利用数字化能力,Capital One定位了一群盈利性更高的次级客户,其次级客户的比例占到全行的35%以上。和美国其他银行不同,Capital One单独为次级客群定制了风险管理策略、数字化风控链路和流程,使得其客户筛选更为精准,风险管理更为精细。其申请次级客户的审批通过率为30%,远超过美国传统大型银行的5%;邀请次级客户的审批通过率为75%,远超过美国传统大型银行的15%。在产品上,Capital One也比传统银行更精细化,大规模的进行产品定制。其信用卡产品数量达到6000种,是传统银行的6倍之多。在客户体验上,Capital One也大量应用模型去预测客户需求,使得其以“实时智能”的客户体验著称,其手机银行Apps连续两年获得JD Power颁发的“美国银行业应用程序总体满意度最高”奖。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caijing/63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