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预期目标“冲刺” 中国经济持续提“质”向“新”

2024-10-22 19:56:4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政策的合力会增强经济回升的动力。“现在‘药方’已经有了。”还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政策进度问题,第二是政策力度问题。

——————————

中国经济三季度“成绩单”全球瞩目,世界期待从这个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寻求稳增长的信心,也期待从中窥见全球经济的新动向。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中国取得这样的经济增速尤为不易。

当下,中国正向全年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冲刺”。随着国家加力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力显效,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不少积极变化。世界也看好中国增量政策的经济“牵引力”。

国民经济向好因素累积增多

前三季度,我国各行业生产供给稳定增长。其中,农业生产平稳发展,服务业持续恢复,工业成为今年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亮点。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比GDP增速高出1个百分点,对前三季度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贡献率接近四成。

“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好因素累积增多。”盛来运用“两个不变和一个变”来形容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的三个突出特点:尽管二季度和三季度的增长略有波动,但是从累计看,国民经济运行稳的总基调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在保持量的合理增长的前提下,经济发展的结构在优化,质量在提升,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的大趋势没有变;9月份国民经济出现积极变化,多数指标边际改善,经济运行呈现出筑底企稳态势。

10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崇实书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范志勇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上表示,从增长、就业、通胀、国际收支这四大宏观指标判断,我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同时,这些指标和年初制定的全年经济增速5%左右的预期目标比较吻合,“我们认为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是大概率事件。”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前三季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前三季度增速略高于GDP增速。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以用来反映通胀的变化程度。前三季度,CPI比上年同期上涨0.3%,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2个百分点。今年,我国的外贸形势总体好于预期。盛来运指出,前三季度,出口增长6.2%,而且我国外汇储备又重新回到3.3万亿美元。

“这些为中国宏观经济保持韧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范志勇还关注到,多个指标显示宏观经济正在企稳。例如,虽然GDP平减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仍处于下行状态,但降幅在逐季收窄。“这是经济运行状况改善的一个较为积极的信号。”

事实上,中国经济环比增速实现了连续9个季度正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三季度GDP环比增长0.9%。

新动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我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最终要靠科技支撑,要靠新质生产力。盛来运分析,从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在保持量的合理增长的前提下,质量也在提升,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形成。

范志勇关注到,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不少结构性改善迹象,特别是高科技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包括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领域的增速远远超过制造业或宏观经济增速,这也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中国的创新投入也在持续增加。去年,我国研发投入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总量首次超过3.3万亿元,居世界第二。这对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推动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0%,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6个百分点,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1%。范志勇认为,“这是我国经济结构改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今年,我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又上升了1位。9月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在对全球130多个经济体的排名中,中国位居第11位。该报告还指出,中国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今年前7个月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26.16%,量子计算机等诸多领域还涌现了重大成果。

新产业也在加快成长。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3.3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前三季度增长11.3%,也明显高于服务业增速。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较快增长。

此外,新业态、新模式在加快形成、加快拓展。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全国网上零售额108930亿元,同比增长8.6%,网上零售额中的即时零售、直播带货,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魏琪嘉分析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成效非常明显,特别是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涌现出很多新的增长点。

“我们对完成全年目标充满信心”

眼下,中国经济正值“冲刺”全年目标的关键阶段。

今年一、二、三季度我国GDP分别同比增长5.3%、4.7%、4.6%,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实现全年目标的压力仍然不小。尤其是,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外部环境变乱交织,风险挑战增多,国内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阶段,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调整的“阵痛”正在释放。

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及时加强宏观调控,特别是9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对下一步经济工作重点作了整体部署,涉及加力提效实施宏观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大助企帮扶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等内容。

“现在‘药方’已经有了。”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副所长张斌表示,还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进度问题,能否快速把这些政策推出来很重要,因为实施逆周期政策对抗需求不足,是政策和时间的赛跑,越早越好,越快越好;第二个是政策力度问题,也是更重要的问题。他谈到,过去,相关部门已经推出了不少政策调整,但一直没有走出需求不足的局面,所以,还要综合考虑政策力度问题。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认为,从外部风险来看,美联储降息步伐出现了不确定性,同时美国总统选举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这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形势尤其是外贸形势的担忧。他建议,在房地产止跌回稳前,宏观政策取向要偏宽松,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宏观政策要起到保底作用。

房地产市场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点,多部门正接续发力提振楼市。9月24日,央行多“箭”齐发支持稳楼市,提出了引导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五项房地产金融新政。10月12日,财政部又提出,将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10月17日,五部门打出重磅“组合拳”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其中,最重磅的内容就是“两个增加”:一是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二是年底前,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

当下,楼市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多项主要指标在收窄。10月以来,一线城市房地产主要指标全线回稳。

“房地产市场的出清可能是整个宏观经济转向的一个前提或者基础。”范志勇表示,需要尽快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市场化的机制使房地产市场出清。

在丁爽看来,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四季度经济出现反弹的可能性增加,全年实现5%左右经济增速目标的概率在增加。

此外,丁爽还指出,“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还是要强调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改善营商环境,激发民间投资和创新,同时,要更加侧重扩大消费,增强经济内生动力,而不是长期依赖刺激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表示,经济发展还是要靠市场。所以,要在政府启动大规模宽松政策和扩张政策的背景下,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同时要切实解决现在企业和市场面临的困难。

10月14日,国新办就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门宣布齐发力精准扶持不同经营主体发展,有力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近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有的国际机构因此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例如,几天前,高盛发布报告称,由于中国最近宣布了刺激计划以支撑经济增长,高盛上调了对中国GDP增速的预期,将中国2024年实际GDP增速预测值从4.7%上调至4.9%。

当前,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不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盛来运认为,政策的合力会增强经济回升的动力,“我们综合判断,四季度经济会延续9月份已经出现的企稳回升态势。我们对完成全年目标充满信心。”

标签:

相关阅读

第七届进博会倒计时100天 展商点赞展前供

财经

视频:第七届进博会倒计时100天 展商点赞展前供需对接会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7月25日电 (任新月)进博会提供的展前供需对接会,非常

2024-07-25

菲仕兰发布半年报 2024年开局强劲

财经

7月24日,荷兰皇家菲仕兰发布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开局强劲。高附加值产品业绩表现稳健,虽然因牛奶价格下降和货币折算效应导致收入下降6 7

2024-07-25

浙江:义乌至温州港海丰集运(SITC)海铁联

财经

中新网义乌7月24日电(董易鑫 毛鹏飞)23日,一列海铁联运班列从位于浙江义乌的铁路义乌西站驶出,开往该省温州港乐清湾港区,标志着由义乌

2024-07-24

成都:制造企业加速出海 扩大海外“朋友圈

财经

中新网成都7月14日电 (单鹏)我跟海外用户交流时发现,他们认同甚至惊叹于中国的创新。他们逐渐意识到中国正在从代工制造向创新引领转变。

2024-07-14

向预期目标“冲刺” 中国经济持续提“质”向“新”

财经

政策的合力会增强经济回升的动力。现在‘药方’已经有了。还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政策进度问题,第二是政策力度问题。——

2024-10-22

老父亲当“榜一大哥”刷光50万养老金

财经

老父亲当榜一大哥刷光50万养老金专家:平台应为被诱导打赏的老年人设置申请退款机制□ 本报记者 赵  丽□ 本报实习生 林铭溱缘分让你

2024-10-22

踏浪前行 上半年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全球领先

财经

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黄盛、实习生张欣怡)江南造船、沪东中华、外高桥造船三家船厂实现完工交船38艘、经营接单65艘,中高端船型占

2024-07-25

上海市消保委:网约车平台有义务保证计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财经

中新网上海7月25日电 (记者 陈静)最近,一起网约车司机使用作弊器欺诈消费者的案例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上海市消保委方面25日指出,消费

2024-07-25

“湾区大号地铁”沿线五城旅游明显升温

财经

中新网广州7月25日电 (记者 许青青)早上去佛山鼎山湖吸氧,中午去顺德吃鱼生,晚上去东莞吃烧鹅濑……5月底,广佛南环、佛莞城际开通,实

2024-07-25

第七届进博会倒计时100天 展商点赞展前供需对接会

财经

视频:第七届进博会倒计时100天 展商点赞展前供需对接会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7月25日电 (任新月)进博会提供的展前供需对接会,非常

2024-07-25

菲仕兰发布半年报 2024年开局强劲

财经

7月24日,荷兰皇家菲仕兰发布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开局强劲。高附加值产品业绩表现稳健,虽然因牛奶价格下降和货币折算效应导致收入下降6 7

2024-07-25

今年中欧班列量质齐升

财经

7月10日,随着X8017次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武汉—杜伊斯堡)从吴家山站开出,今年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达1万列,较去年提前19天破万列,累计

2024-07-24

守护用户权益势在必行 今日头条有力推进侵权举报受理

财经

赛事资源被盗播、知名企业被造谣、个人照片遭移花接木、网络发言被无端曲解……网络侵权不但会对个人和企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和名誉损失,

2024-07-24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