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师辞职那简直是教育行业的大地震
老师因为教书育人的特殊性,因为“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高帽倍受关注。一个教了大半辈子书的老师辞职了,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一个名师辞职那简直是教育行业的大地震。5月19日,深圳盐田中学高级教师,“生命语文”首倡者,人教社部编教材培训专家,首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首届“全国中学语文十佳教改新星”的名师熊芳芳辞职了,教育界为之震动。
31年的耕耘说走就走 ,双手一挥,粉笔一扔。来时无影,去时轰动。熊老师可以说是潇洒走一回了,但是却给教师界留下深深的质疑。教师群体虽然谈不上风雨飘摇,但是也是如坐针毡,少揭伤疤。少没事找事就是对这个行业最大的支持,熊老师的辞职只是个人行为,也是个别事例。对大多数老师来说还是要既来之则安之,遇事泰然处之即可,尽量减少外来因素干扰。
熊老师辞职最大的争议在于其辞职报告“不想一生被安排”,这不禁让我们想起曾经的那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老师,表面上都是为了追求自由而愿意放弃体制生活,从现象看起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细究起来两者又有本质的区别!大家都知道那位老师还年轻且从教资历不长,后来也证实她的辞职是为了追求爱情,并非为名也非为利,本身也没有取得功名,也没有威望,因此她是纯粹的。熊老师不一样,她功成名就,就她目前的地位来说被安排可能说不通。如果说一个一生不被任何安排那是不可能的,从出生到死自然已经为你安排明明别别。小时候父母安排你,长大了单位安排你,生活需求安排你。有孩子了孩子安排你,吃穿住行每样东西都在暗中或者明里安排你,成人的世界没有绝对的自由。想要绝对自由除非你神仙,因此这个“不想被安排”的理由应该是幌子。
不愿一生被人安排是假,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活才是真。熊老师在学校是名师,有地位,高收入,与其说被安排还不如说安排别人,别人抢着去听她的课。现在评职称、评优等少不了熊老师等评委,再看看那些战战兢兢等待评委审判的老师,简直一个天一个地。因此熊老师在体制内混得很好,应该是如鱼得水,很多人把她的辞职报告天真解读进而铺开到整个教师行业让大家谴责,不得不佩服营销策略之高。教育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的一切行为都是需要的结果,但是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熊老师高调辞职背后但愿是高级的需要。一个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 ,矜矜业业勤勤恳恳即使她已经功成名就。
千千万万教师一生默默无闻,低得可伶的工资,有些人不辞职是因为无可奈何,有些人却不是。但是你知道多数老师的心声吗?他们坚持在教育一线,并不是大道理“教书育人,讲奉献”而是简单的一句话“舍不得娃们”。个人见解熊老师辞职:一、足够的实力;二、团队运作;三:精致利己。她的辞职绝不值得任何人追捧,与教师群体收入、体制无关,只与个人的需要有关。
综上所述熊老师的辞职又是一次精致利主义己与无私奉献理想信念的较量。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19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