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开通在即,平潭将吸引更多人来岚观光
作为跟随祖辈父辈脚步来岚的“台三代”
李昕对于平潭也有着深厚的情感
她为父辈的拼搏自豪
也对自身的发展有着清晰的想法
同时也希望在推动平潭发展的道路上
有她自己的一份力
跟随爷爷脚步回岚工作
1987年,两岸正式开放探亲。在阔别岚岛39年之后,李昕的爷爷李登瑞第一时间选择回到自己的故乡。带着对家乡的真挚感情,又顺应了时代滚滚向前的洪流,1994年,也就是李昕出生的这一年,李登瑞在平潭成立康德房地产,这是平潭首家台资企业。
李昕(左)与同事讨论工作
此后,李登瑞持续在平潭投资兴业,捐款修路、建学校,为改变平潭旧貌贡献力量。虽然李登瑞已经去世多年,但李家的后人们已相继长大,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
2016年,李昕从美国密西根大学毕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她回国后很快在上海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初入社会的这一年,她开始思考人生的规划,思考未来的路怎么走,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快速成长。于是,她想到了自己敢拼敢闯的爷爷李登瑞,她一直引以为豪的榜样。
李昕说,建设家乡一直是爷爷的愿望,时下恰逢平潭开放开发,越来越多台胞来岚就业创业,参与建设两岸共同家园。2017年,李昕决定跟随爷爷的脚步,加入建设平潭的队伍。她说: “爷爷的故乡也是我的家乡,我希望未来平潭的发展也有我的一点力量。”
把会议当课堂从头开始
带着坚定的决心,李昕来到平潭。车子驶入海峡大桥的时候,她想起第一次坐轮渡进岛时的场景,平潭的成长仿佛只是顷刻间发生的事。
彼时,康德房地产正在筹建台湾文化广场,李昕的父兄们大多都已经在平潭工作生活。她说:“决定来平潭前,我父亲就很认真和我说,回到家族企业不是享福的,要比别人更加努力,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要为平潭做好事,为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做实事。”李昕决定一切从头开始。
台湾文化广场
原来的工作,她只需要涉及本专业的财务知识,可是要了解公司的运作情况,她必须方方面面事无巨细地去了解。于是,公司的任何一场会议,都是她学习的课堂。“每一场会议结束,我都反复听录音做笔记,然后尽可能多去和平潭本地人聊天, 只有了解平潭才能明白平潭需要什么,我能够做什么。”李昕如是说。
而搭建两岸共同家园,仅仅只是了解平潭还不够,还要了解来岚台胞的需求。在父亲的推荐下,李昕到平潭台商协会担任副秘书长一职,希望能够倾听更多来岚创业商户的心声,凝聚商户的力量,盘活台湾文化广场。
“我们想要实现的是‘共赢’,让台胞在平潭找到创业的成就感,让平潭实现更加多元的文化建设,不仅吸引台胞还要能吸引到全国各地的人。”
促进文化碰撞亲上加亲
经过三年的成长,李昕现在负责台湾文化广场的招商工作。李昕颇有感慨:“目前平潭还没有一个能满足消费者‘吃喝娱乐购’一站式服务的商场,很多年轻人在平潭工作生活,周末却要跑到福州娱乐消费,所以平潭就很需要一个年轻化、有特色的商场。”因此,李昕在招商时,严格按照不同商户的特色和品类进行甄选,希望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元化的体验。
2019年1月,台湾文化广场举办了两岸新春嘉年华系列活动,由李昕负责活动策划和宣传,活动吸引了50多家商户参加活动,其中约有七成商户来自台湾。
“虽然活动只有短短的两周,但是我们有邀请到很多台湾经典的老牌小吃,比如吉乡肉粽和蚵仔面线等,希望能通过台湾文化广场的活动平潭,让他们认识平潭,考虑长期落地平潭,促进岚台饮食文化交流。”
其实,早在台湾文化广场规划设计之初,就计划以台湾风格设计、台湾模式运营、台湾团队管理,希望能够带来更多的文化碰撞。
李昕表示,希望能够依托台湾文化广场项目,为岚台交流融合搭建新平台,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此外,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开通在即,平潭将吸引更多人来岚观光, 李昕希望未来能让更多的人在平潭感受到台湾文化,在两岸一家亲的基础上“亲上加亲”。
文字:孙梦玲
图片:林映树 资料图
监制:余小梅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41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