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静:战时坚守保健康
倪文静:战时坚守保健康
“鉴于防控新冠肺炎感染形势严峻,明天取消春节休假,按时到岗。”初一下午,宝鸡市千阳县张家塬镇中心卫生院办公室主任倪文静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响应“收到”。对于这个紧急通知,她并不意外,早在春节放假前的诊疗方案培训时,她就有种预感,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不容忽视。晚上,她把丈夫叫到房间准备好好商量,却见丈夫刚进来就直接把车钥匙递过来,“去吧。”他说,“从你看手机的神色,我就知道你们肯定提前收假了,再说这两天新冠状肺炎疫情发展迅速,形势严峻,我挡不住你,也不该挡你,好好保护自己,这是去年帮咱爸买的防尘口罩,虽然质量不如你们专业的,但这时候能应急。”
初二早上起来,她看了眼熟睡的女儿和还在打鼾的丈夫,轻轻给他们把被子往严实盖了下就出门了。出门后她第一时间拨通院长电话,“入户排查算我一个,我请愿到疫情防控一线尽微薄之力。我没有接触任何武汉返乡人员,身体良好,现在在返回路上,随时可以参加疫情防控。”
返岗当天开始,她所在的党员先锋队,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分成小组,每天早上准时出现在观明村、寺坡村、双庙塬、晖川等9个行政村,配合地方为隔离人员监测体温、宣传消毒及防控知识,引导民众科学防控,消除大家的恐慌情绪,紧张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受天气影响,红外测温仪有时检测体温存在误差,为了降低误差,她特意准备了厚手提包,随身备着水银体温计和酒精棉球,宁愿多等几分钟也要确保隔离人员监测体温数据真实可靠。刚开始,返乡人员对于医护人员上门监测很排斥,害怕村里人用另类的眼光看他们,每次医生上门就追着问,还有几天,啥时候结束,抱怨人待在家里都快憋出病来了。听到这些话,倪文静总是耐心劝导:“咱安稳待在家里,好吃好喝,等上半个月,咱县里目前没有发现确诊病例,你们身体状况都良好,这不是最好的消息吗?政策严一点,是为了保证大家都健康。”
随着返乡人员增多,为避免交叉感染,她和同事挨个给正在隔离的没有体温计的返乡人员送去消毒过的水银体温计,并仔细记录隔离人员手机号,登记微信号,逐一添加好友,每天督促他们及时测量体温,并做好登记上报工作。
她说:“疫情防控形式依然严峻,支持复工发展经济之余,我唯一能做的,便是随时待命继续坚守。”
推荐人:刘赵萍
供稿:宝鸡市妇联
刘海珍:勇往直前的逆行者
自疫情防控战斗打响以来,安康市白河县农庄村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穿着白大褂,带着口罩,穿梭在村里,每天为隔离人员测体温、消毒、做宣传,一直忙个不停,她就是在农庄村工作了17年的村医刘海珍。
从正月初二开始,每天早上8点,刘海珍准时拿上听诊器、体温枪和“武汉(流动)返乡人员居家监测登记表”出门,开始她一天的工作。农庄村居家隔离人数较多,最多的时候每天需要检测100多人,她经常忙到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每到一户,刘海珍都仔细为隔离人员测量体温,交代居家隔离注意事项,安抚隔离人员情绪,讲解防疫知识,叮嘱他们一定不要外出,并将监测结果一一做好记录。
当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已是深夜,但就算再晚,她也会把当天的监测情况及时登记到电脑里,形成电子版的数据,以便观察。这些工作虽然很繁琐,但她做起来从未觉得辛苦。“和在武汉的一线医护人员相比,我轻松太多了,我做的这些不足为提。”她平静地说道。
在疫情刚开始蔓延的时候,农庄村三组有位村民慌里慌张给村干部打电话说自己好像发烧了,体温37.5℃,村干部了解之后,急忙联系刘海珍,她二话不说穿上防护服,带上口罩就和村干部赶去了这位村民家。“一会儿到了你们都离她远点儿,我去测量体温就行了,我穿的有防护服,我也有医学经验。”这是她上车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对村干部的叮嘱。最终经过几番测量发现,这位村民的体温一直都在36.8℃,一切正常,大家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村里还有一些慢病人员,疫情期间更需要监控到位,大家都不方便出门,有些高血压患者可能家里存的药已经不够了。”刘海珍想到这里,便在入户监测体温时带上测量仪,为慢性病人测量血压血糖,指导用药,确保慢性病患者在疫情期间不会因为药物短缺而被疾病困扰。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乡村医生就是基层战斗堡垒,刘海珍用实际行动担当使命。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22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