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求才会有地摊,给地摊经济松绑,考验城市管理智慧
原标题:有需求才会有地摊,给地摊经济松绑,考验城市管理智慧
有需求才会有地摊,给地摊经济松绑,考验城市管理智慧
从成都率先对占道经营开绿灯,到两会期间委员提议给地摊松绑,再到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剔除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等考核指标,地摊经济也再度进入到人们视野,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
客观地讲,摆地摊,既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种现象,也是经济社会进步过程中会越来越少的现象,更是目前条件下应对困难和矛盾的一种现实手段。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管理要求的提升,摆地摊现象越来越少,不少城市还明令禁止主要地段不允许出现摆地摊现象。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摆地摊现象并没有消失。即便再发达的城市,摆地摊现象也存在。如深圳,曾经出台过相关清除地摊的政策,也未能使地摊在街头彻底消失。相反,却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反响,对这种做法提出强烈批评。
很显然,摆地摊并不是这些经营者天生就是做小买卖的料,也不是他们天生要跟城市管理作对,而是城市有这样的需求。只要有需求,就必然会有供应出现。供需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只有供应,没有需求,成就不了供需关系。只有需求,没有供应,同样构成不了供需关系。
城市对地摊的需求,是因为城市还有一些人群、特别是低收入人群,他们的购买能力与地摊供应基本协调。他们的消费水平,也与地摊供应能力基本一致。反过来,就是城市有这样的居民存在,也就给了地摊很大的生存空间。不仅低收入人群,一些中产阶层,对地摊供应也是有一定需求的、比如一些在大型商场、超市等购买不到的产品,地摊上都能找到。因为,摆地摊者更清楚中低收入阶层的居民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包括一些小吃等,比起大饭店供应的商品,更符合广大居民的胃口,也更能够方便居民生活。
也正因为如此,对地摊供应的物品,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套路,只有满足的功能,也就是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只要居民有需求的物品,都是地摊可以销售的物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地摊销售的物品,可以档次低一些、价格低一些,但决不能是假冒伪劣商品,不能有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等。因此,也给有关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做到既容忍地摊出现、地摊增多,也要加强精细管理,防止一些低劣商品对居民带来伤害。
可以预料,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企业复工复产效率提高,员工返岗正常,很多摆地摊的人也会回到工作岗位,地摊也会逐步减少的。所以,没有必要对地摊有太多想法,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更不要不能容忍。会管理的城市,是会给地摊留条生路的,也是会在城市划出一定区域,让地摊成为一道连接城市发展历史的轨道,而不会粗暴地割断和扼杀这一历史现象。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23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