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史浩飞:将成渝地区打造成青年友好型城市经济圈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史浩飞:将成渝地区打造成青年友好型城市经济圈
全国人大代表史浩飞。本人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8日电(记者 李慧慧)“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离不开青年人才的支撑。如何高质量完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目标任务,青年人才资源至关重要,要下大力气将其打造成‘青年友好型城市经济圈’。”5月28日,全国人大代表史浩飞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两地正在积极探索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推动人才政策协同、制度衔接,在人才引进、交流培养、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
2020年4月21日,成渝两地签订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同推进人事人才政策互认,推动人才协同发展,建立决策共商、资源共享、联动共建、协作共赢的人才协同发展机制。2020年5月12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立,联盟成员将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
史浩飞表示,虽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人才协同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成渝地区的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优秀年轻干部,在规模、质量和结构上还不能满足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需要,存在明显短板和不足,在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激烈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核心要素,
如何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广泛吸引人才,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经济圈”?
史浩飞建议,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出台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规划或专项人才支持政策,在国家级人才计划中对双城经济圈单列指标或给予倾斜,尤其要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同时,要设立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人才评价、科研项目管理、税收政策及外籍人才准入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贸试验区等人才政策,为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史浩飞说:“还可以从全国范围内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双城经济圈挂职任职,选送干部人才到中央国家部委、高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东部发达地区锻炼。选派国内高端人才到双城经济圈引领建设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高等学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让青年人才在双城经济圈获得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助力青年友好型城市经济圈长远发展。”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25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