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招户房屋改造前后对比图
大洋网讯 “小温,你说的客家话越来越标准啦!”村委干部在闲聊中又和温家毓开起了玩笑。时光荏苒,作为广州南沙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驻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湖谷村第一书记,他来到这里踏上扶贫的道路已经一年,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贫困户不仅解决了吃饭收入等问题,还成为越来越多脱贫先进事迹的主角,湖谷村正向着未来充满希望和美好的小康生活不断迈进。
黄桂招户房屋改造前后对比图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承担的任务重、责任大,不仅要让村党组织发挥作用,更要解决贫困户收入问题,在各方面都要“拉一把”。同时,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更少不了看到村民对他异样的眼光和听到各种质疑的声音。面对这些困难,温家毓毫不退缩,从通过与村干部和贫困户用蹩脚的客家话打招呼,到流利地与贫困户交流心声,再到落实扶贫政策解决贫困户所虑。温家毓意识到,要得到村民的认可,既要让自己“接地气”,更要“干实事”,脱贫可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脱贫,更要在思想上脱贫,能力上脱贫。于是,他与村干部起早贪黑地多次走访村民、了解贫困户的亲身经历体验,让他对农村工作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更让他与湖谷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从此脱贫攻坚工作有了方向,更有了底气。
在温家毓的不断努力和工作之下,湖谷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逐渐拨云见日,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成为脱贫致富的典范。村里的黄桂招一家,黄桂招今年71岁,一家5口人,在4年前一家人挤在几十年前建的联排瓦房最边上的两间小房,儿子和女婿就业技能不足,一家只能靠破旧的磨米机器,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更无力支持家中2名在读学子。在开展精准扶贫后,被村里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黄桂招家贫困不失志,认准党和政府开展的精准扶贫是实现脱贫致富的大好机遇,结合家庭作坊的经验,主动把想发展作坊养兔立体产业脱贫的想法对驻村工作队说出来。驻村工作队结合黄桂招户实际情况,围绕扶贫户项目、教育资助和医疗保障等相关政策,为黄桂招家制定了脱贫计划。从此,黄桂招家开启了“脱贫致富”之路。黄桂招带着儿子和女婿用磨米作坊的米糠加工做饲料,喂养扶贫工作队为其购买的兔子苗,用勤劳的双手改写命运。慢慢的,养兔事业有了起色,兔圈越建越多。利用养殖兔子的钱,他们更新了磨米作坊机器,同样的价格,更高的磨米效率,这又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前来光顾,小作坊越来越热闹了。
谈及脱贫后的生活,黄桂招一家信心满满:“相信勤劳就能致富,未来生活一定像‘加工后的大米’一样焕然一新。”
黄桂招儿子黄冬良在小作坊熟练地操作大米加工机器
黄其伟户同样也是湖谷村脱贫致富的代表之一。黄其伟家有5口人,黄其伟和其妻子都已满60岁,其女儿黄艳香患有轻度残疾,更有在读孩子1人,开始全家只能靠着其女婿丘霖雄打零工和微薄的养老金为主要家庭收入。跟驻村工作队多番交谈后,黄其伟家决定把女婿的厨艺利用起来,自己经营一家早餐店。村镇干部得知后也一起张罗起来,为早餐店的开业出谋划策,并通过大会一致决定为其制定项目计划,提供扶贫资金支持。正是这家多方张罗开起来的“香妹早餐店”,让黄其伟家的日子好起来了,现在黄其伟家早已达到“八有”,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在2019年顺利实现脱贫。干劲十足的丘霖雄夫妻更是积极学习互联网技术,争取早日把早餐店推上外卖平台,让更多人能吃到这热乎的美味。
黄其伟家经营的香妹早餐店
温家毓告诉记者:“我清楚记得贫困户皱着眉头诉说担忧的时刻,但我更记得贫困户脱贫后感激到落泪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时刻。扶贫工作无比艰巨,更无比光荣,我有幸能踏上这条路,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定是全副身心地投入,好扶贫路上的每一件小事,全力以赴地完成脱贫攻坚的总目标。”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耿旭静、董业衡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3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