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长脚鹬在滨湖区检察院启动公益保护机制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莎莎 通讯员 郭筱琦 杜艳
黑翅长脚鹬在水塘中漫步。姚闻斌摄
5月29日,江苏无锡的王先生带着他最新的摄影作品来到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照片上,别名“红腿娘子”的珍贵鸟类黑翅长脚鹬迈着鲜红纤细的双腿行走在鱼塘中,几只幼鸟跟在身后蹒跚学步。
就在5月9日上午,王先生致电滨湖区检察院,称离太湖湖岸约1公里处的无锡马山太湖国家度假区附近多处鱼塘内的栖息着野生鸟类黑翅长脚鹬,然而由于鱼塘正在逐步被填埋,这些珍惜鸟类正在失去生存之地。
9日下午,滨湖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就联系了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滨湖分局,一同前往鱼塘查看,实地确认该鸟类栖息地情况。经查,因无锡马山到宜兴的快速通道太湖隧道施工影响,在逐渐被填埋的鱼塘中,鸟巢将被倾覆,正准备孵蛋的黑翅长脚鹬们处境岌岌可危。
实地查看之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检察官了解到,黑翅长脚鹬是一种随季节不同周期进行迁徙的候鸟,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中的湖泊、浅水塘和沼泽地带,繁殖期为5-7月,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同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幼鸟在水塘里蹒跚学步。姚闻斌摄
5月12日,滨湖区检察院启动公益保护机制,依法向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滨湖分局发出《公益保护提示函》,建议其针对上述黑翅长脚鹬栖息地面临现实危害的情况,依法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对野生鸟类的保护。
5月14日,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约谈鱼塘负责人,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侵害扩大。鱼塘负责人随即暂停填埋施工作业,设置警戒线和警戒标识,圈定保护范围,并表示将待黑翅长脚鹬完成孵化且幼鸟具备迁飞能力后,再行施工。5月19日,工程方在现场竖起2块警示牌,标明了大型鸟类栖息地的教育内容。目前,据王先生提供的照片,近日雏鸟已顺利孵化。
“如果说可爱的黑翅长脚鹬出现在滨湖区,是生态观鸟爱好者之幸,那么保护好这些水鸟的栖息生态家园,就是检察机关的公益之责。根据《无锡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我们已向王先生发放了公益保护奖励金。”该院检察长陈利群表示,下一步,该院将积极构建由社会热心公益团体、相关职能部门、检察机关等多重力量参与的公益保护共同体,共同推动野生动物保护新局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4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