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新疆报名参加文化教育援助的“援疆父亲”周微教师想念
来源于:交汇点新闻手机客户端
交汇处讯“我的父亲去援疆早已快两月了,我十分思念他,妈妈说,在新疆有一种绿色植物称为梭梭树,它耐干旱、耐低温,一季无雨依然能够存活,爸爸要我像梭梭树一样顽强,要我像小男子汉一样照顾好母亲。” 母亲节,幼儿园中班的周长庚亲自制做了一幅手工画,表述远在新疆报名参加文化教育援助的“援疆父亲”周微教师的想念。
周微、王奇、施皓和许皓皓是常州机电学校对口支援新疆新疆伊犁丝绸之路职业学校的第一批四位援疆党员干部。校园内,她们一直是业务流程技术骨干,课堂教学和管理方法的“佼佼者”。
新闻记者联线远在新疆的周微获知,自打赶到新疆伊犁丝绸之路职业学校,她们如同不断旋转的陀螺,日夜兼程地资金投入到援疆工作上来。她们除平时课堂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外,还带来到江苏教育课堂教学和管理方法的核心理念,促进教育改革,与结队的本地老师相互讨论科研项目,论文写作,申报专利,激励年轻老师报名参加课堂教学赛事,进行课题申报,提升工作目标,提高本地院校的师德建设和管理能力。 对学员,她们也将溫暖送到了远处。据王奇详细介绍,她们进行援疆精英团队十指紧扣关怀“石榴籽行動”,根据“结对子”的方式,对结队的班集体学员搞好“四帮”,帮观念、帮学习培训、帮日常生活、帮答疑解惑;搞好“四导”,开展发展成材正确引导、交朋友具体指导、扶持正确引导和心理指导,为新疆学员处理好思想观念、心理状态上的难题与艰难,做学员发展成材的亦师亦友。 远在千里,最挂念的還是自身的亲人。“我的父亲在新疆伊宁,在地球仪模型上是那麼近,事实上是那麼远,下学时看不见他了解的影子了,也好长时间沒有吃到父亲做的饭了,我与妈妈都特想他。”王奇的闺女王霁瑶在随笔中写到。一个人援疆的身后,是一个家中的适用。在故乡时,她们全是承担当担的好老公、好爸爸、优秀老师,现如今,远在“第二故乡”的新疆,她们情系远方的家人,“这儿的大白天非常长,经常九点多才吃饭的情况下,跟家人的作息时间不一样,只有凑零碎的時间跟她们视頻一下。但小孩很听话的,她了解援疆是无上光荣的事儿,是让她非常值得自豪的事儿。”王奇讲到。 高等职业教育对新疆而言既是平稳文化教育,也是脱贫致富文化教育,实际意义重特大。4名常州机电援疆党员干部甘愿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分配家中,充分运用了权威专家推动、示范性推动和公路桥梁桥梁的功效,呈现常机电工程援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塑造了常州机电学校的专业对口援疆工作中知名品牌,呈现江苏教育的风彩。 交汇处新闻记者 唐颖 报道员 张维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6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