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重视非物质文化财产的承传发展趋势
“杞县重视非物质文化财产的承传发展趋势,对非遗传承人填满关爱和寄予希望。”杞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关亮说:“杞县将争取在非遗承传自主创新、宣传策划展现等层面有新突破,积极主动打造出拉响杞县非遗知名品牌,承传发扬杞县文化艺术。”
近些年,杞县广泛开展非遗维护承传,包含国家级别非遗新项目“歧路亡羊传说故事”以内的百余种中华传统文化正容光焕发新时期魅力;唢呐、酱制品、伊尹传说故事、剪纸画等非遗新项目也是声名显赫。杞县目前各个非物质文化财产新项目101个。一项项民族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足以持续与自主创新,杞县文化艺术已经向全球展示出永久性风采和时期风彩。
40后“微书”传承人:“在我此生创下2到3个基尼斯之最”
“在这个胡芦来写了5300个字的《道德经》,一个字大约6.785立方毫米,用了整整的9奇才进行。得到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授予的‘胡芦微书之最’资格证书”6月23日,在杞县鑫城街道社区闫庄村一处稍显清寒的庭苑里,80岁老年人崔忠庆拿着自身的得意之作,跟新闻记者叙述着自身的“微书”里的新天地。
“微书尽管细微,却十分注重技法、藏锋、构造,撰写较难。”崔氏微书,距今一百多年的历史时间,具备关键承传使用价值。崔忠庆说,每日,他伏在桌案上一写便是五六个钟头。有志者事竟成,历经20年的探寻科学研究自主创新和勤奋努力,他的微书造型艺术造成大家注目。
2013年1月,《微书(杞县崔氏)》经开封市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三批开封非物质文化财产新项目名册。
杞县文化馆的馆长杨凤成详细介绍,崔氏微书始于明代民俗,方寸千言,字字珠玑,别具匠心,实则一绝。令人赞不绝口的是,66万字符的中国古典文学名篇《三国演义》,历经2年多,也让这鞋巧做搬至长120米、宽0.24米的生宣纸上,尽管每一个字仅有2mm厚为,但金钩铁画,每一笔精到,令观赏者惊叹不已。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71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