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发射要将22颗大小、规格不一的卫星安全顺利地送达预定轨道,这一历史纪录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段保成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若想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解决22名“乘客”在直径为4.2米的整流罩空间内的布局问题。
长征八号火箭副主任设计师陈晓飞介绍称,一箭发射22颗卫星在国内前所未有。由于每颗卫星形状各异,且有多个卫星尺寸较大,所以在最开始进行布局的时候,优先考虑如何有效利用整流罩内空间包络。
设计团队结合任务需求对传统的卫星结构进行梳理,最后设计出新的“三层式多星分配器”,为“乘客”提供三层“座椅”。“三层式多星分配器”从下到上分别由锥形支架、中心承力筒和圆盘平台组成。其中,锥形支架搭载2颗卫星,中心承力筒搭载14颗卫星,圆盘平台搭载6颗卫星,最终完美将22颗卫星装进整流罩中。而在解决上车“乘坐”后,22颗卫星的顺利“下车”成为研制团队新的考虑方向。长征八号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于龙介绍称,为了避免这22颗卫星在与火箭分离时出现碰撞的情况,设计团队根据卫星不同的分离机构,结合实际卫星布局位置,对所有的箭体和卫星偏差进行多轮仿真计算,让各卫星之间保留一定的近场分离过程中的动态间隙,从而保证近场分离安全性。
此外,由于卫星数量多,卫星在分离出去后进入轨道飞行时也存在碰撞的风险,因此远场分离的安全性也是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重点。长征八号火箭轨道设计师李静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2颗卫星加上一个火箭末级就是23个分离体,为了保证彼此之间分离的安全性,设计团队计算分析每一颗卫星运行的轨道参数,对23个分离体两两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长周期的仿真、观察和考核,并根据卫星布局,设计分离方案,最终采取12次分离动作,依次将22颗卫星逐步分离出去,并通过不断调整末级箭体的姿态,实现不同卫星的分离方向调整,确保各个卫星近远场安全,让22颗卫星安心“下车”。
“本次任务一共需完成22星分离,共计完成12次分离动作,创造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录。可以说星箭分离中长征八号火箭宛如跳了一场‘芭蕾’,最终22颗星的释放就如‘天女散花’一般。”段保成介绍称。▲
一次发射要将22颗大小、规格不一的卫星安全顺利地送达预定轨道,这一历史纪录究竟是如何实现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副
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我国秋粮收购平稳有序,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截至2月2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日前报道,一家美国小公司研制出了一种富含蓝莓等超级食品中有益成分的转基因紫色番茄,该公司目前已经向美国农
一次发射要将22颗大小、规格不一的卫星安全顺利地送达预定轨道,这一历史纪录究竟是如何实现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副
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我国秋粮收购平稳有序,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截至2月2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
美国西北大学和郎泽科技公司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论文称,他们在一项新的试点研究中,将一种梭菌进行遗传工程改造,用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日前报道,一家美国小公司研制出了一种富含蓝莓等超级食品中有益成分的转基因紫色番茄,该公司目前已经向美国农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玉米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和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研究发现类绿色革命基因ZmSPL12通过调控D1基因转录增强玉
2月24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获悉,该所油料品质化学与加工利用创新团队成功创建了pH响应性纤维素营养递送卷轴,并揭示递送卷轴在模拟
记者2月24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该集团一院院长王小军近日透露,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一子级或将采用新型垂直起降回收方案,在着陆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的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总装机容量360万千瓦,有世界最大的充电宝之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MISIS开发了一种制备氧化锌纳米棒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制成的新材料具有独特的抗菌和抗癌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