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最早的类星体是如何形成的?这一谜团已经困扰科学家近20年。现在,英国天体物理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已经找到答案:第一批类星体是在早期宇宙中罕见气层的剧烈湍流条件下自然形成的。最新研究还颠覆了多年来人们对宇宙中第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起源的看法。
类星体,是类似恒星天体的简称,是其中心黑洞猛烈吞噬周围物质而形成的耀眼天体。由于有超大黑洞“供应”能量,类星体也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之一。科学家们此前发现,在宇宙大爆炸后不到10亿年的时间里,由超大质量黑洞驱动的200多个类星体就已存在,为什么它们能诞生的如此之早?
朴茨茅斯大学丹尼尔·沃伦博士领导的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答案:第一批类星体是在早期宇宙中罕见气层的剧烈湍流条件下自然形成的。
几年前,超级计算机模拟表明,早期类星体可能在罕见、寒冷且强大的气流交汇处形成。那时,在直径10亿光年的广袤太空中,只有十几个这样的类星体零星存在,但黑洞诞生时的质量达到太阳质量的10万倍。
天体物理学家此前一直认为,1万到10万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形成于早期宇宙中,但仅在特殊环境——如强紫外线背景或气体和暗物质之间的超音速气流下形成。然而,这样的环境与第一批类星体形成时的湍流云层没有相似性。
在最新研究中,沃伦等人借助计算机模拟发现,第一批类星体形成时的湍流云层可创造自己的超大质量恒星:冷气流在云层中引发湍流,阻止正常恒星形成,随着云层不断变大并在自身重量作用下发生灾难性塌缩,形成两颗巨大的原始恒星:质量分别为太阳质量的3万和4万倍。
沃伦总结道:“在宇宙黎明之后,即第一批恒星形成时,可形成类星体的原始云层也能创造出自己的大质量天体。这一发现特别令人兴奋,因为它推翻了20年来人们对宇宙中第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起源的看法。”(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宇宙中最早的类星体是如何形成的?这一谜团已经困扰科学家近20年。现在,英国天体物理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已经找到
记者7月7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四号任务玉兔二号月球车和着陆器分别于7月5日19时14分和7月6日6时整完成休眠设置,完成第44月昼工作,进
刺,是植物防御大型食草动物取食的主要武器,有皮刺、枝刺和托叶刺等。现生的有花植物中,大量的刺头,让包括人在内的取食者颇为忌惮。但此
宇宙中最早的类星体是如何形成的?这一谜团已经困扰科学家近20年。现在,英国天体物理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已经找到
记者7月7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四号任务玉兔二号月球车和着陆器分别于7月5日19时14分和7月6日6时整完成休眠设置,完成第44月昼工作,进
刺,是植物防御大型食草动物取食的主要武器,有皮刺、枝刺和托叶刺等。现生的有花植物中,大量的刺头,让包括人在内的取食者颇为忌惮。但此
7日,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在线发表一项关于双星演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中澳天文学家发现一个刚刚完成共有包层抛射的双星系统,被抛射的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工程师开发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在极寒和酷热的温度下表现良好,同时还能储存大量电能。本周发表在《美国国家
粒子家族喜迎新成员!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官网5日报道,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底夸克探测器(LHCb)实验合作组宣布,他们观察到三种新粒
说到锂元素,现代人并不陌生,无论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是无人机、电动汽车,都在使用锂电池供电。但这个现代感十足的元素其实几乎和宇
美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通用流感疫苗,其由流感病毒的关键部分组成。小鼠实验显示,这种疫苗能在年轻和老年小鼠群体针对不同甲型流感毒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5日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发布了迄今最全面的斑马鱼基因图谱。斑马鱼是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使用量第二大的动
说到锂元素,现代人并不陌生,无论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是无人机、电动汽车,都在使用锂电池供电。但这个现代感十足的元素其实几乎和宇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