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科学家首次预测了一种名为“β波纹片”的蛋白质结构。约70年后,美国研究人员首次在实验室中创建出了这一结构,并使用X射线结晶学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这项新研究有望使科学家们设计并制造出基于波纹片结构的独特材料,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相关论文刊发于《化学科学》杂志。
蛋白质的形状、结构和大小千差万别,在活细胞内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科学家们已经在许多蛋白质结构内发现了某些常见的结构基序(如α-螺旋)。结构基序也被称为结构模体,是链样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或核酸)中普遍存在且具有特征性的局部三维结构(超二级结构)单元模式。
波纹片是β折叠片的变体,β折叠片是在数千种蛋白质中发现的一种结构基序。1951年,美国科学家莱纳斯·鲍林和罗伯特·科里描述了β折叠片。1953年,他们描述了β波纹片。虽然β折叠片目前是众所周知的—种比较伸展、呈锯齿状的肽链结构,但几十年来,波纹片一直只是一种理论结构。
在2021年发表于《化学科学》的一项研究中,论文通讯作者、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化学和生物化学副教授耶夫盖尼耶·拉斯卡托夫领导的团队报告称,通过将小肽与其等量镜像混合,获得了β波纹片结构。研究人员使用了三苯基丙氨酸的镜像形式——一种由三个苯丙氨酸氨基酸组成的短肽。镜像肽成对连接形成“二聚体”,但没有形成鲍林等人假设的扩展的周期性β波纹片层形态。
在最新研究中,拉斯卡托夫团队用其他氨基酸取代了其中一个三苯基丙氨酸,以产生稍微不同的三肽及其镜像。使用这些新三肽,他们创建出3种不同的聚集肽系统,形成扩展的反平行β波纹片层,其中镜像肽链以交替方式排列。X射线结晶学的结果表明,晶体结构与鲍林等人预测的完全一致。(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标签: 1953年科学家首次预测 蛋白质结构 终获证实
1953年,科学家首次预测了一种名为β波纹片的蛋白质结构。约70年后,美国研究人员首次在实验室中创建出了这一结构,并使用X射线结晶学
由日本理研先锋研究中心(CPR)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设计了一种远程控制的半机械蟑螂系统,该系统配备了一个微型无线控制模块,可通过
9月6日8时,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水位退至7 99米,鄱阳湖提前进入极枯水期,继8月6日、8月19日最早进入枯水期、低枯水期后,鄱阳湖再次刷新最
1953年,科学家首次预测了一种名为β波纹片的蛋白质结构。约70年后,美国研究人员首次在实验室中创建出了这一结构,并使用X射线结晶学
在物理学中,薛定谔猫寓意了量子力学中两种最令人敬畏的效应:纠缠和叠加。德国德累斯顿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研究人员现已在较大的范围内观察到
由日本理研先锋研究中心(CPR)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设计了一种远程控制的半机械蟑螂系统,该系统配备了一个微型无线控制模块,可通过
9月6日8时,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水位退至7 99米,鄱阳湖提前进入极枯水期,继8月6日、8月19日最早进入枯水期、低枯水期后,鄱阳湖再次刷新最
揭秘大脑功能,解读脑部信号,不仅可为脑疾病提供诊疗依据,也能为研制类脑芯片提供思路。脑机接口是脑研究领域的热点,它是人脑与外界电子
9月2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刊登了由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导,联合3个国家的17家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全球首个蝾螈脑再生
像海王星和天王星这样的行星内部真的会下钻石雨吗?为了找出答案,德国德累斯顿-罗森多夫赫尔姆霍兹中心(HZDR)、罗斯托克大学和法国联邦理工
新一代人工智能(AI)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9月1日—3日举行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记者了解到,人工智能
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应用化学系徐铜文、杨正金团队研发了一种磺化的超微孔聚氧杂蒽基(SPX)离子膜,揭示了软物质限域下的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