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苏州核雕的记忆与技艺

2024-12-08 16:20:57   来源:澎湃新闻

奔腾的长江,出青藏高原,穿高山峡谷,过峻岭险滩,经江南水乡,最后从上海而入海,海纳百川,成其宏阔。

澎湃新闻联动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沿线共13省(区、市)主要媒体,陆续推出“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之《溯江而上》专题报道,从长江下游溯江而上,对长江文化进行报道。本期聚焦的是苏州吴文化博物馆新呈现的特展“奇巧技——核雕的记忆与技艺”,挖掘核雕作为宫廷艺术收藏品与民间工艺品的历史人文及明清以来的工艺传承。

核雕,又称果核雕刻,是中国传统的微型雕刻工艺,主要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为材料。艺人们利用果核的自然形态和起伏变化,采用雕、镂、镌、锉、凿、钻等技法,在其上雕刻出各色人物、花鸟、兽虫、山水、舟船、楼阁等形象和文字内容。

12月7日,展览“奇巧技——核雕的记忆与技艺”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开幕。这是该馆“匠艺”系列展的第七个特展,展览分为“果核上的雕刻”“题材与范式”两个单元,呈现了105件/套明清至今的核雕精品。

果核上的雕刻

迄今已知的、最早的核雕记载是明代《焦式笔乘》中提到的蟠桃核雕,其表面刻有“宣和殿”等字样。由此看來,宋朝已有果核雕刻工艺。第一单元从核雕的选材、核雕的历史、苏州与核雕这项精细工种的紧密关联、南工与北工这四个方面为我们全方位介绍核雕从古至今的演变。

早期的核雕选材以桃核为主,或与中国传统的“以桃祈福”的习俗有关。在传统文化中,桃常被用以压邪扶正、避凶趋吉,同时也是惠施福泽、永寿安康的象征。

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级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核雕工艺的发展。明魏学洢所著《核舟记》生动记述了天启年间王叔远桃核雕刻作品《东坡游赤壁》的方方面面,使核雕广为人知,并称赞其技艺为“灵怪之材”。果核微雕逐渐成为文人墨客等清雅之士的把玩新宠,并以新奇巧饰为荣。

清中期核雕艺术达到鼎盛,出现大量用橄榄核雕刻的艺术品。雕刻题材包罗万象,从古人诗句、文人雅集等向世俗生活拓展。技巧上更加精细入微,已经由粗犷写意的“粗大明”发展到“刻棘镂尘”的“鬼工”程度。圆雕、浮雕和镂空雕等技法结合运用,融为一体,形成了雍容华贵的宫廷艺术品格。随着工艺水平的提升和雕刻规模的扩大,核雕的用途更趋广泛,颈串挂件等形式逐渐风靡。乾隆皇帝对核雕艺术的喜爱和收藏,也极大地鼓励了民间的收藏热情。

《同庆吉祥》是清中期核雕艺术的杰出代表,以童子骑象的场景为主题,巧妙地将吉祥的寓意与精湛的雕工施诸其上。两位童子形象活泼,头戴软帽,微微前仰,左侧童子一手持罄,另一手搂着右侧童子的后背;右侧童子手持戟,两者姿态亲昵,笑容可掬;大象作为吉祥和智慧的象征,身驮华丽的毯垫,承载着童子。“童”“磬”“戟”“象”合为“同庆吉祥”的美好祝福,整体雕刻手法细腻,线条流畅,象背上毯垫的花边和图腾都被细致刻画,展现了清代核雕艺术的高超技艺。

《十二美人》共由18颗内容各异的核雕串联而成。其上雕刻的人物形象极为丰富,采用圆雕、透雕等技法塑造青年、童子、老者各色人等,或手持蒲扇、折扇、书本,或骑马、或盘坐,皆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辅以葡萄、竹叶、荷叶等植物装饰,增添了念珠的自然美感和艺术层次。该念珠的色浆基本未经盘玩,保留了原始的风貌。在《雍正十二美人图》之“捻珠观猫”中,美人于圆窗前端坐,轻倚桌案,一手闲雅地捻着念珠,正观赏两只嬉戏的猫咪。她手中的念珠便与这一串核雕念珠极为相似。

清末,由于战事频繁,核雕业一度凋敝,精美的官造核雕逐渐销声匿迹。幸运的是,核雕工艺在民间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和喜爱。民国初年,民间涌现出一批擅雕能刻的核雕高手,如山东的都兰桂及其徒弟考功卿,苏州舟山的殷根福及其子女徒弟等,他们是中国核雕承上启下的名家,为中国核雕工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的核雕艺人在继承前人技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以罗汉为题材的念珠形式开始由殷根福发扬光大。

这件别具一格的蛇形核雕手串,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蛇的灵动。在核雕艺术中,受限于果核的尺寸和形状,蛇的形象往往难以完整展现,此作巧妙地利用了可拆解的工艺,将多颗果核嵌套相接,构成了蛇的躯体,赋予了作品如同真蛇一般的灵活性,可以调节和改变形状。手串中的每颗果核上,雕刻师将蛇鳞进行了抽象化的再创造,既保留了蛇的传统特点,又使得整件作品更为凝练和简约。这种创新的手法,让蛇的形象在有限的空间内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佩戴起来如同一条小蛇盘桓于小臂之上。

题材与范式

核雕的题材广泛而丰富,从传统的宗教神话到世俗生活,从自然风光到历史故事,核雕匠人们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作品之中。第二单元则为观众展示了“核舟”“花鸟鱼虫”“世俗百态”“瑞吉纳福”这四种题材在核雕上的展现。

核舟

将果核雕刻成小舟,是核雕中相当普遍的方式,且所选用的题材几乎全是东坡居士泛舟赤壁的故事。前述的明清核工中,王叔远、邱山、金老、杜士元等人,皆以核舟作品受到当时或后代文人的赞赏而被记载下来。

花鸟鱼虫

花鸟鱼虫是中国传统造物常见的题材,核雕工艺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材质的特殊性,在造型及表现手法上进行了更有创新性的诠释。这些动、植物元素在中国传统“借物喻志”的观念下,隐含有不同的意象含义,往往反应着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民俗情感。

世俗百态

清朝广州是南派牙雕工艺的中心,雍正朝广东牙匠进入内廷后,在皇帝品味的要求下,也从事果核雕刻,清末广东的果核雕刻工艺曾盛行一时。牙雕镂空、透深的雕刻技法常被应用于雕刻园林曲艺、世俗生活等画面复杂、层次较多的核雕题材,使纤细玲珑的核雕作品与世俗生活紧密相连,生动异常,极尽华美之能事。

这对诞生于清晚期十三行的耳环做工精美,更显微雕“方寸之间,刻画万千”的精巧。一只刻画鲤鱼穿行于荷叶之间;另一只刻画螃蟹张开八只脚匍匐于水中,八只脚也有八方来财的象征,寓意着富饶与繁荣。

金银器手链是广作外销金银器的一个品种,金银往往镶嵌各种珍贵材质的雕刻作品,如象牙、榄核、珊瑚、宝石等。这件“清银累丝花卉纹镶核雕戏文故事手链”,长19.9厘米,宽2.3厘米,采用银累丝制成,一端镶嵌有宝石,间隔5个椭圆形托,托内镶嵌核雕戏文故事。作品雕刻精细,制作精美,色彩雅致,造型美观。

瑞吉纳福

中国“猴文化”由来已久,自古就是各类艺术作品中最为常见的形象之一。猴往往和灵敏、仁爱、瑞祥、如意联系在一起,寄寓了人们众多美好的希冀,如加官晋爵、寿比南山、母子情深等等。

《马上封侯》是明清工艺品中的常见题材,巧妙运用“猴”与“侯”谐音,寓意功名立至,即刻封侯。猴子手执官印,象征权力与地位;莲蓬象征家庭和睦,幸福美满;马鞍上浅刻兰花,预示清雅与高洁。整体造型设计感极强,蕴含着对佩戴者的美好祝愿,是“马上封侯”类核雕文物中的珍品。

核雕虽小,方寸之间浓缩的是天地乾坤、四时风月,手中把玩的是飞禽走兽、山川物态,摸搓旋转间呈现的是人情冷暖和世间百态。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核雕以小巧秀美的体态特征、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它不仅体现了以苏州为代表的地域文化的婀娜风韵,且承载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成为连接起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据悉,此次展品主要来自祁志军收藏。

展览将展至2025年3月9日。

标签:

相关阅读

音乐剧《对鸟》即将上演 以民歌传唱浙商精

文化

中新网杭州7月23日电(曹丹)由浙江演艺集团、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原创音乐剧《对鸟》将于7月26至28日在浙江杭州运河大剧院上演。媒

2024-07-23

山东探索传统村落“活态”传承 留住古韵乡

文化

中新网济南7月23日电 (吕妍)‘扁舟未遽解,坐待两闸平’,伴随宋代诗人苏辙的诗句,沿着京杭大运河临清河段沿岸,一直往东行进

2024-07-23

全国百余戏曲艺术家齐聚山西长治 曲艺名城

文化

中新网长治7月23日电 (记者 李庭耀)戏聚长治 唱响盛世——非常梨园直播周第二季21日晚在山西长治开幕,七天时间内,全国24个剧种和艺术

2024-07-23

作家葛亮的南方图志

文化

中新社香港7月23日电 题:作家葛亮的南方图志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的葛亮,很喜欢一部名为《薇罗妮卡的

2024-07-23

集结中外导演 12部原创动画短片呈演国漫新姿

文化

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 高凯)随着紧张、悬疑气氛中定格动画《救我》和《灯笼刀》故事的展开,一个集结了12部作品的国产原创动画短片

2024-07-14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苏州核雕的记忆与技艺

文化

奔腾的长江,出青藏高原,穿高山峡谷,过峻岭险滩,经江南水乡,最后从上海而入海,海纳百川,成其宏阔。澎湃新闻联动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沿线

2024-12-08

新疆蒙古族谚语搜集人:在一步一笔中“丈量”口传文化深度

文化

中新社新疆博乐7月23日电 题:新疆蒙古族谚语搜集人:在一步一笔中丈量口传文化深度作者 马晓东‘缘分到了,你们自然会在一起&rsquo

2024-07-23

音乐剧《对鸟》即将上演 以民歌传唱浙商精神

文化

中新网杭州7月23日电(曹丹)由浙江演艺集团、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原创音乐剧《对鸟》将于7月26至28日在浙江杭州运河大剧院上演。媒

2024-07-23

山东探索传统村落“活态”传承 留住古韵乡愁

文化

中新网济南7月23日电 (吕妍)‘扁舟未遽解,坐待两闸平’,伴随宋代诗人苏辙的诗句,沿着京杭大运河临清河段沿岸,一直往东行进

2024-07-23

全国百余戏曲艺术家齐聚山西长治 曲艺名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文化

中新网长治7月23日电 (记者 李庭耀)戏聚长治 唱响盛世——非常梨园直播周第二季21日晚在山西长治开幕,七天时间内,全国24个剧种和艺术

2024-07-23

作家葛亮的南方图志

文化

中新社香港7月23日电 题:作家葛亮的南方图志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的葛亮,很喜欢一部名为《薇罗妮卡的

2024-07-23

集结中外导演 12部原创动画短片呈演国漫新姿

文化

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 高凯)随着紧张、悬疑气氛中定格动画《救我》和《灯笼刀》故事的展开,一个集结了12部作品的国产原创动画短片

2024-07-14

(身边的变化)“网红局长”汤化雨的战国赵北长城情结

文化

中新网包头7月14日电 题:网红局长汤化雨的战国赵北长城情结中新网记者李爱平看着蜿蜒曲折的战国赵北长城遗址,汤化雨的声音本能地提高了

2024-07-14

内蒙古草原那达慕吸引中外游客

文化

中新社锡林郭勒7月14日电 (奥蓝 张玮)相约草原·遇见那达慕内蒙古自治区第34届草原那达慕,14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开幕

2024-07-14

古老甘肃非遗正青春 现代学徒携手闯世界

文化

中新社兰州7月14日电 (记者 丁思)用中药材拼出文创摆台、和老师合剪纸质长裙、身着传统服饰熬煮汤茶讲述民族故事……甘肃省第二届黄炎培

2024-07-14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