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近期的强势上涨,让养猪业再次成为焦点。
10月11日,官方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第39周(9月26日~9月30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31.44元,同比上涨107.2%。
(资料图片)
受猪价上行的刺激,压栏增重、二次育肥的市场投机行为再次增多,养猪业又弥漫着对后市猪价的过分乐观,然而这大概率又是一场错觉。当前的生猪市场正处于一轮正常的猪周期和上行阶段,指望超预期上涨和超额利润并不现实。
目前养猪业盈利是近两年来的最好水平,面对养殖户更倾向于压栏增重或二次育肥去赌1~2月后的冬季消费旺季行情,而非补栏去赌4~6个月后的市场大行情这一现象,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市场投机行为的再次增多,在短期内会助推猪价,但也会透支后期涨幅。
10月9日,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为切实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近日国家将投放今年第五批中央猪肉储备。
从宏观调控政策频频发力,到头部猪企加大生猪供给来看,第四季度猪价持续攀升的可能性不大。这意味着,在这场政策与市场的博弈过程中,猪价短期上涨与长期盘整的震荡格局将会持续到年底。
压栏惜售背后的猪价投机
当前的猪价上涨,从猪周期角度来看,处于正常上行周期。今年3月中下旬全国猪价一度跌至11.5元/公斤,然后开启上涨行情。有专家认为这是新一轮上涨周期的开始。
然而,更为直接的影响因素是压栏增重、二次育肥的推波助澜。
生猪作为活体,从养殖性价比来看,达到标准体重(105~120公斤)就应该出栏售卖。但如果养殖户普遍看涨后期猪价,就会出现压栏增重、二次育肥的投机行为,导致阶段性生猪出栏减少,下游屠宰企业就会不断上调猪价,从而进一步强化上涨预期,最后生猪出栏体重达到200公斤甚至更高。
“养猪户普遍预期后期猪价会上涨。”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较于上半年,下半年明显是猪肉消费旺季。气温下降,再叠加国庆,以及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因素,对猪肉消费有着显著的带动作用。
正是基于这样的预期,在今年8月前后猪价回落之际,部分养殖户就重新上演“压栏增重、二次育肥”的戏码。9月份以来,生猪日均屠宰量持续维持低位,但猪价并未下降,很大一部分因素就在于生猪压栏,未形成猪肉供应。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3月末,在猪价企稳上涨之际,部分养殖户瞅准时机,通过延后淘汰、二次育肥,收获了6月底7月初猪价急速上涨的红利。尝到这次甜头的养殖户,强化了对未来猪价的乐观信心,同时现金流上也支持其故技重施。而投机行为的背后,是对猪价走势的敏锐把握。
2021年8月至10月,猪价暴跌,部分地区猪价甚至跌至10元/斤,而前期养殖户大量压栏,导致市场恐慌氛围不断扩散,养殖户不仅抛售生猪,甚至还大量淘汰能繁母猪、后备母猪,由此导致2021年末至2022年初仔猪供应偏少。
随着时间推移,6月后可供出栏大猪减少,猪价进入快速上涨阶段。今年6月底7月初,猪价连续上涨,其间无任何回调,单日涨幅超过1元/公斤。以7月第一周为例,延续6月下旬的上涨势头,猪价先是突破20元/公斤的重要关口,接着在一周内上涨20%,全国均价逼近24元/公斤,国内多地突破25元/公斤。
7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采取了包括召开生猪市场保供稳价专题会议、研究启动投放中央猪肉储备、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商讨加强现货期货市场联动监管等调控措施。随后,猪价一度回落。7月28日,全国生猪均价回落至20.5元/公斤,部分省区均价跌破20元/公斤。然而这一波回落,反倒刺激部分养殖者再次介入。
鉴于当前的压栏惜售、二次育肥情形,王祖力也提到,这可能会给接下来的春节行情累积压力,不排除在未来特定时间段大猪集中上市,会对猪价产生较大压力。他建议,养殖场户投机心理不要太重,还是要顺势出栏,把该赚的钱落袋为安,不要去追求赚最后一枚铜板。
猪价上涨背后的谨慎乐观
7月初,猪价以短暂暴涨开局,继之以近3个月的高位盘整,长期在20~23元/公斤的区间内震荡。
进入9月以后,猪价震荡上行态势越发明显。9月下旬以后,外三元猪价全面突破24元/公斤关口,刷新了7月初的年内猪价高点。其中,广东、福建多地已经接近或达到26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猪价已经翻番。
然而,从环比来看,24元/公斤的猪价只是略高于3个月前而已。
相比剧烈震荡的生猪价格,仔猪价格走势则相对稳健得多。其中,15公斤仔猪均价从7月初的40元/公斤,稳步上涨到7月末的50元/公斤,而在9月下旬又跌回42~43元/公斤。
然而,生猪养殖利润走势也出现分化。仔猪繁育利润从6月份的盈亏平衡线附近,稳步回升到100~200元/头,基本摆脱了亏损阴影;而育肥利润则全面上扬,外购育肥和自繁自养模式下的头均利润分别在900~1000元/头和800~900元/头,为年内最好水平,并有望全面超越去年;前期因豆粕价格大涨导致的成本上升压力被完全消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5~6月份购入生猪进行二次育肥的养殖户全面盈利,但在7月份才开始外购生猪进行二次育肥的养殖户则多数亏损。
仔猪价格相对稳健甚至出现回落,林国发解释称,一方面是由于能繁母猪存栏拐点在5个月前就已经出现,市场商品仔猪供应量有逐月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业内对猪价后市的预判还是有保留的。尽管目前盈利处于两年来的最好水平,但外购育肥的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并不很高。由于对后市的预期偏谨慎,相比补栏去赌4~6个月后的市场大行情,养殖户更倾向于压栏增重或二次育肥,去赌1~2个月后的冬季消费旺季行情。供过于求的局面显现,造成了仔猪价格与生猪价格相背离的现象。
针对市场对猪价后市的过分乐观,林国发称,本轮猪价上涨的基本动力是自2021年6月到2022年4月的一波去产能。能繁母猪存栏从4550万头缩减至4200万头以下,减幅在8%~9%。参考历史上猪周期去产能幅度和价格涨幅之间的关系,本轮猪周期从低点(12元/公斤左右)到高点之间的涨幅估计约为80%~120%,即22~25元/公斤。而从成本利润率的角度分析,历次猪周期的养殖利润率高点在50%~80%左右,按目前完全成本16元/公斤推算,价格高点约为24~29元/公斤。
从宏观层面来看,今年下半年,生猪市场的核心逻辑是基本面和政策面的博弈。2021年去产能的成果,决定了2022年下半年猪价整体仍是看涨的,但市场投机行为的广泛存在会透支涨幅,而政策调控和需求相对疲软又会导致阶段性回落。所以,震荡上行是下半年猪市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上涨时间短,震荡时间长,把握市场节奏的难度加大。
尽管未来1~2个月猪价仍维持高位,甚至阶段性还会有一定上涨,但也存在一定的变量。林国发称,随着延后出栏及二次育肥生猪持续增重,当市场发现今年四季度猪肉需求低于预期,且后期进口猪肉陆续到港等因素发酵后,今年12月猪价的压力大概率会集中爆发,甚至不排除明年初猪价再度跌至成本线附近。
前8个月猪肉进口同比下降六成
由于前期国内外猪价倒挂,导致进口猪肉锐减。据海关数据,猪肉进口量在2020年前8个月为284万吨,2021年前8个月为281万吨。然而,2022年1~8月,只有106万吨,同比下降超过六成,远低于同期。
这背后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生猪产能恢复之后,国内猪肉供大于求,猪价整体表现低迷,特别是一季度,致使进口产品价差缩小,价格优势不再;二是从今年1月1日起,猪肉产品关税从暂定税率8%恢复至12%,进口猪肉的价格优势进一步减弱;三是在国际环境紧张的情形下,海关猪肉产品价格上涨,同时人民币贬值,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不利于进口猪肉进口。
2018年8月,国内暴发非洲猪瘟,这导致2019年国内生猪存栏锐减,猪价暴涨。为降低猪肉进口成本,国家将猪肉进口关税从12%暂调整至8%。随着国内生猪产能恢复,猪价2021年9月一度暴跌至10.5元/公斤。
如今,为保护国内生猪养殖健康发展,国家又将猪肉进口关税从暂定8%恢复到12%。按照今年进口猪肉平均2050美元/吨,人民币汇率7.1来计算,进口关税每吨增加580元左右。
随着国内猪价大幅上涨,CME芝商所猪肉期货价格从91美分/磅回落至目前76美分/磅,猪肉进口出现顺价。
业内预计,后期猪肉进口有望增加。林国发称,预计9~12月这4个月的猪肉进口量有望达到100万吨,全年进口超过200万吨,接近2019年(199万吨),但仍然低于2020年(430万吨)、2021年(357万吨)。
《“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提出,确保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
在中国,猪肉进口量具有周期性。猪价上涨,进口量大;猪价下跌,进口量下降。非洲猪瘟暴发前,国内猪肉及猪副产品进口控制在300万吨以内,大部分年份能满足95%自给率。
然而,受非洲猪瘟的影响,2019年,猪肉进口量200万吨,对外依存度在5%以内。如果考虑超过100万吨的猪副产品进口,进口依存度达到8%左右。2020年和2021年猪肉进口依存度均超过5%。尤其是2020年,如果包括猪副产品进口的话,进口依赖度达到13%。
林国发称,随着国内饲料原料对外依存度增加,养殖成本增加,目前要确保95%自给率难度增加。
猪价近期的强势上涨,让养猪业再次成为焦点。10月11日,官方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第39周(9月26日~9月30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
10月11日,德方纳米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告称,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17 5亿元-18 5亿元,同比增长616 86%-657 83%;第三季度净利
先天性心脏病(也称“先心病”)是我国出生缺陷排名首位的疾病,发病率高达7‰-10‰,5岁以下患儿死因排名首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上
围绕高端制造业和未来产业,上海接连发文布局重点领域。在10月10日公布了《上海市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后,上海又
在5年期LPR连续下调的背景下,近日,央行时隔七年首次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在国庆假期后的首个工作周,多个热点城市的公积金贷款
猪价近期的强势上涨,让养猪业再次成为焦点。10月11日,官方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第39周(9月26日~9月30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
10月11日,德方纳米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告称,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17 5亿元-18 5亿元,同比增长616 86%-657 83%;第三季度净利
先天性心脏病(也称“先心病”)是我国出生缺陷排名首位的疾病,发病率高达7‰-10‰,5岁以下患儿死因排名首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上
围绕高端制造业和未来产业,上海接连发文布局重点领域。在10月10日公布了《上海市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后,上海又
在5年期LPR连续下调的背景下,近日,央行时隔七年首次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在国庆假期后的首个工作周,多个热点城市的公积金贷款
10月11日晚间,钒钛股份发布公告表示,与大连融科于近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签署了《合资协议》,决定共同投资3161万元成立合资公司,其中公司占
当地时间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将2014年出台的食品反制裁措施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俄罗斯在2014年8月7日宣布,从当天起,禁止进口原产于
近日,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刀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一审法律文书公开,刀锋公司因在其运营平台中提供爱奇艺会员账
10月11日,新能源赛道股集体反弹,储能、风电、光伏等板块涨幅居前。截至今日收盘,新能源赛道中,储能板块收涨2 53%,风电板块收涨2 33%,光
10月11日,中矿资源晚间公告,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20亿元~21亿元,同比增长561 57%~594 65%;第三季度净利润6 77亿元~7 77亿元,同比增长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