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张奥平:三季度经济增速3.9%背后的“痛点”与“亮点”

2022-10-24 18:43:59   来源:南国今报

本文核心观点:

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3.9%增速,在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之下,实现了环比修复;

从全球来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美经济周期将再次反转,东升西落;


(资料图片)

短期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的“痛点”:企业生产经营预期不稳、信心不足;

四季度经济在全年份量最重,稳经济政策落实需抓住时间窗口和时间节点,绝不可掉以轻心;

经济从环比修复到实现真正的复苏需要私人部门接力政府部门开始发力,即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发力;

私人部门发力的大前提是企业具备发展的信心,信心越大,发力则越大,反之亦然;

笔者建议各部门、各地方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为市场主体提振信心,尽快打响中小企业“信心恢复战”;

市场主体、投资者也需理解,经济复苏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路上行,而是逐步的波动回升,过程往往会一波三折;

科技创新是2020年疫情以来经济发展中持续性的“亮点”;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专精特新”是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指路明灯”。

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9%。

2022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在全球疫情反复,外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与地缘经济割裂持续的复杂严峻发展环境之下,通过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及时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努力使经济扭转了下滑态势,实现环比修复。

从全球来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2023年增速将进一步放缓。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发布的最新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2023年下调至2.7%(前值2.9%)。其中2022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为3.7%,2023年下调至3.7%(前值3.9%);2022年发达经济体增速为2.4%,2023年下调至1.1%(前值1.4%)。

往未来看,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发达经济体所处的经济周期将再次反转,东升西落。中国经济在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下,从二季度的经济“谷底”实现环比修复,过程虽艰难曲折,但已逐步走向新一轮复苏期。而美国、欧洲等西方发达经济体为应对四十年未有之大通胀(美国9月CPI同比8.2%,欧元区9月CPI同比9.9%),其央行开始“暴力”加息、缩表,且在居民的高通胀预期下,想要驯服顽固的高通胀只有进行超预期的宏观政策调控,即持续大幅度的加息、缩表。这将错杀其市场中的有效需求,使其经济加速步入衰退期。

短期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的“痛点”:企业生产经营预期不稳、信心不足

笔者认为,当前经济正处于从环比修复走向复苏期的紧要关口,未来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且四季度经济在全年份量最重,稳经济政策落实需抓住时间窗口和时间节点,着力解决当前市场主体“预期不稳、信心不足”这制约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的长期“痛点”问题,绝不可掉以轻心。

从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伴随着美国等西方发达经济体为应对四十年未有之大通胀开始“暴力”加息、缩表,全球总需求将持续下降,海外供需缺口收窄,这也将对我国未来出口形成一定的压制,稳增长的重心则落在了内需,也就是投资和消费。

而三季度经济实现环比修复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对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了补缺,财政政策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合基建投资发力(2022年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6%,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过去两年平均同比增长1.8%),稳住了经济大盘。但经济从环比修复到实现真正的复苏则需要私人部门接力政府部门开始发力,即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发力,经济实现内生性的增长。

私人部门中居民消费是随着收入预期改变的,政策对于有效需求的刺激往往“治标不治本”,只有居民收入预期向好,居民才会增加消费。收入预期向好则需要企业实现投资发展,而企业实现投资发展的前提是具备发展的信心。所以,私人部门发力的大前提是企业具备发展的信心,信心越大,发力则越大,反之亦然。

市场比较关注的房地产投资也是同样的逻辑。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0%。房地产投资是今年经济稳增长的主要拖累项,即便今年以来房地产政策不断发力,“保交楼”专项借款、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换购退税与各地“因城施策”下调房贷利率等,开始突出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但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的债务问题也难以解决。

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长期承受着上游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所带来的供给冲击;下游终端消费低迷所带来的需求收缩;叠加多行业政策调整,疫情反复且防疫措施不断升级,生产经营活动频繁受阻,从而造成发展的预期不稳、信心不足。

当下,经济虽实现了环比修复,但企业发展信心并未完全恢复,这将是下半年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的核心“痛点”。因为,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所以,中小企业的问题并不仅是微观问题,而是最大的宏观问题。

首先,从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来看,9月份PMI为50.1%,较8月份继续回升,时隔3个月重回扩张区间(4月47.4%、5月49.6%、6月50.2%、7月49.0%、8月49.4%、9月50.1%),体现出我国经济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持续发挥效能下,扭转了下滑态势,实现环比修复。

但从大、中、小型企业PMI来看,大型企业继续处于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仍处于收缩区间。大型企业PMI为51.1%,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7%和48.3%,比上月上升0.8和0.7个百分点,景气水平虽有所改善,但仍处于收缩区间。

其次,从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26.9%,虽比上季上升0.4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下降12.9个百分点。其中,46.9%的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偏冷”,52.2%认为“正常”,0.8%认为“偏热”;经营景气指数为48.1%,比上季下降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8.5个百分点;盈利指数为50.0%,比上季下降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6.7个百分点。

再次,从更偏向民营中小型企业BCI(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数据来看,9月录得45.0,较8月46.1回落。企业销售前瞻指数由8月的52.3下滑至9月的52.2,企业融资环境指数由8月的47.5下滑至9月的46.5。中、小型企业相比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更大,长期处于发展“预期不稳、信心不足”的状态,是近两年多疫情多轮冲击所造成的“后遗症”。

9月28日,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提出,“四季度经济在全年份量最重,不少政策将在四季度发挥更大效能,要增强信心,抓住时间窗口和时间节点,稳定市场预期,推动政策举措全面落地、充分显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针对需求偏弱的突出矛盾,想方设法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调动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积极性,继续实施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注重用好近期出台的两项重要政策工具”。

当前,宏观政策已持续发力提振中小企业信心。笔者建议各部门、各地方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为市场主体提振信心,尽快打响中小企业“信心恢复战”。

首先,要坚决防止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根据各地方实际情况建立疫情防控长效机制,更加科学精准化;其次,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再次,对于近年来多行业的政策调整,要讲清楚政策导向和原则,引导好市场预期,避免市场主体因预期不明而产生信心转弱的负反馈循环;最后,要站在微观市场主体需求的角度,落实好已出台的助企纾困存量政策,同时,以企业信心为政策着力点,研究出台超常规的增量政策,给予企业多方位的政策扶持,助力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恢复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往未来看,在政策面强烈的稳增长保市场主体诉求下,我国经济已站在新一轮复苏期的起点上。市场主体、投资者也需理解,经济复苏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路上行,而是逐步的波动回升,过程往往会一波三折。此外,二十大报告深刻勾画了未来的施政纲领和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在经济工作部署部分为企业阐明了未来确定性机遇。当下我们更需要拾起发展的信心,走在经济周期曲线之前,抓住未来的确定性。

长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点”:创新驱动下数字化转型与“专精特新”机遇

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对内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外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制胜法宝。2021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1.25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2022年7月所设定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人均GNI 13205美元。中国经济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主要看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能否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传统资源、土地或廉价劳动力),向技术创新驱动(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活力)跨越。

此外,在日趋复杂严峻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对于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不断提高的中国来说(2012年至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科技创新已不仅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只有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成功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在近三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八大主要任务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排在首位;

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七大政策部署中,提出“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从2022年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代表科技创新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尤其是其中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是2020年疫情以来经济发展中持续性的“亮点”。2022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3.4%、13.4%。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8%、26.5%;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1%、18.7%。

此外,在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6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2.5%、33.7%。

二十大报告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部分中指出,未来创新驱动两大重点方面:

1、创新驱动目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

2、创新驱动主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

对于企业而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背后的确定性机遇便在数字化转型与“专精特新”。

首先,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发展是由产业数字化支撑,而产业数字化则是由企业数字化转型来实现。

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近年来国家对于企业数字化技术改造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大。如2022年工信部提出“在今年年底为不少于10万家的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促进10万家中小企业业务上云(笔者预计10万家的投入在1600亿元左右)”“优化数字化改造环境。要完善制造业转型的人才培训体系,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时,通过联合金融机构,丰富数字化改造的金融产品,进一步降低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成本”等。这些不仅是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具体支撑,更是摆在企业面前“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伴随着未来创新驱动战略的逐步深化,政策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还会不断加大。

其次,“专精特新”是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指路明灯”。

“专精特新”一词自2011年时任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首次提出以来,国家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2022年6月,工信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构建包含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个层次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自2019年以来,工信部共分四批次公示了92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接近达成“十四五”期间培育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此外,还将培育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笔者建议企业要尽力、尽早按照“专精特新”的标准去发展。能申请国家级“专精特新”的申请国家级,进不了国家级的进省级,进不了省级的进市级,向着“专精特新”的方向创新发展。未来,各级政府在财力、人力、物力上会也将投入更多的资源支持“专精特新”。

*本文作者张奥平系知名经济学家、创投专家,增量研究院院长

标签: 个百分点 同比增长 科技创新 中国经济 基础设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快报:张奥平:三季度经济增速3.9%背后的“

要闻

本文核心观点: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3 9%增速,在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之下,实现了环比修复;从全球来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美经济周

2022-10-24

晚间公告|10月24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要闻

【品大事】闻泰科技:拟30亿元投资孙公司封测厂扩建项目闻泰科技公告,孙公司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与东莞市黄江镇人民政府签署了《安世

2022-10-24

每日热点:腾讯辟谣:中国移动收购腾讯股权

要闻

10月24日,针对市场传言“中国移动可能入股腾讯”,腾讯控股(00700 HK)方面回复称“消息不实”。今日港股恒指低开1 95%,截至收盘,恒生指数跌6 36

2022-10-24

环球新资讯:牧原股份:第三季度净利润81.9

要闻

10月24日,牧原股份发布第三季度报告称,第三季度净利润81 96亿元,同比增长1097 41%;前三季度净利润15 1亿元,同比下降82 63%。公告显示,营

2022-10-24

每日资讯:第三季度业绩下滑,片仔癀跌停,

要闻

10月24日,截至收盘,片仔癀跌停,报231 62元,成交额18 9亿元,换手率1 32%。龙虎榜数据显示,沪股通卖出片仔癀4 43亿元并买入1 53亿元,一机

2022-10-24

快报:张奥平:三季度经济增速3.9%背后的“痛点”与“亮点”

要闻

本文核心观点: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3 9%增速,在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之下,实现了环比修复;从全球来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美经济周

2022-10-24

晚间公告|10月24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要闻

【品大事】闻泰科技:拟30亿元投资孙公司封测厂扩建项目闻泰科技公告,孙公司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与东莞市黄江镇人民政府签署了《安世

2022-10-24

每日热点:腾讯辟谣:中国移动收购腾讯股权消息不实

要闻

10月24日,针对市场传言“中国移动可能入股腾讯”,腾讯控股(00700 HK)方面回复称“消息不实”。今日港股恒指低开1 95%,截至收盘,恒生指数跌6 36

2022-10-24

环球新资讯:牧原股份:第三季度净利润81.96亿元,同比增长1097.41%

要闻

10月24日,牧原股份发布第三季度报告称,第三季度净利润81 96亿元,同比增长1097 41%;前三季度净利润15 1亿元,同比下降82 63%。公告显示,营

2022-10-24

每日资讯:第三季度业绩下滑,片仔癀跌停,北向资金净卖出2.9亿元

要闻

10月24日,截至收盘,片仔癀跌停,报231 62元,成交额18 9亿元,换手率1 32%。龙虎榜数据显示,沪股通卖出片仔癀4 43亿元并买入1 53亿元,一机

2022-10-24

热推荐:北向资金今日净卖出逾179亿元,贵州茅台遭大幅抛售,这些股获加仓

要闻

10月24日,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179 12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122 07亿元,深股通净卖出57 05亿元。前十大成交股中,净买入额居前三的是天齐锂业、迈

2022-10-24

多家银行三季报业绩“预喜”,更有区域性银行净利增速超30%

要闻

日前,苏州银行率先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拉开A股上市银行三季报的披露大幕。在此之前,已有6家区域性上市银行发布了三季度业绩快报或预告,提

2022-10-24

世界关注:全球流动性溯源:缩表视角

要闻

近期,全球市场波动较大。英国国债价格大幅下跌引发养老金的流动性危机、“瑞信事件”引发市场对于金融风险是否近在眼前的讨论、美国国债市场

2022-10-24

上海每年超4万新增企业,哪些有机会成为下一个“独角兽”?

要闻

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和“隐形冠军”企业。为了落实《纲要》要求,针对重点独角兽企业发展需

2022-10-24

全球球精选!德业股份:拟15亿元投建微型逆变器生产制造、逆变器研发项目

要闻

德业股份10月24日晚间发布公告,拟与海宁市黄湾镇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书》并设立全资子公司海宁德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宁市黄湾镇辖

2022-10-24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