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高峰期网约车“爆单”,司机称春节期间也得加班

2023-01-18 16:59:45   来源:南国今报

春节临近,上海网约车司机胡师傅最近经常处于“爆单”的状态。


(相关资料图)

“通常这单还没结束下一单就已经来了。”胡师傅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目前实时订单基本无缝衔接,自己平均每天接单超过20单,早晚高峰都会接7到8单,每天的空驶距离也缩短了,最近去虹桥火车站和机场的订单尤其多。

从收入看,胡师傅说,旺季比淡季收入至少提高20%,“每天大概有10个小时在路上,收入基本在800元左右。”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乘客向他反馈了“叫车难”的问题。

爆单背后,春运正在进入高峰期。交通运输部此前预计,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数据显示,1月17日(春运第11天,农历腊月二十六)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4314.7万人次,环比增长1.6%,比2022年同期增长47.2%。

高德《2023年春运出行预测报告》显示,预计1月18日是节前高速出行高峰,高速返程高峰预计出现在正月初六(1月27日)。

在春运期间,网约车需求也在增加。T3出行大数据显示,2023年春运期间,预计平台呼叫量同比增长超过70%,呼叫峰值同比增幅将突破100%,1月19日和20日为出行最高峰,前往火车站等交通枢纽、旅游景点、购物中心的出行热度最高。

根据T3出行大数据(仅包括T3出行入驻城市),今年春运期间,深圳、上海、广州、杭州、成都、重庆、南京、青岛、武汉、长沙是十大热门出发城市。

美团打车预计春节前一周,每日凌晨4-6点会有出行小高峰,主要是前往机场和火车站的离城乘客会提前安排出行,叠加通勤早高峰,运力较紧张。这种情况会持续一周左右,一直到除夕前结束,返程高峰预计会集中在初五到初七。

出行高峰让不少网约车平台出现了爆单,美团打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期受春运高峰、天气变化、小年节日等综合因素影响,司机每天订单量较多,“连环单”“中长单”和机场车站市区之间的“往返单”较多,司机收入也环比实现两位数,甚至翻倍增长。

此外,网约车司机提前离城返乡,或休息在家筹备过节团圆的情况比较普遍,叠加雨雪降温天气,造成了局部地区乘客打车难、排队久的情况。有平台投入专项基金激励司机在高峰期出车,并加紧向打车集中的区域调度加派车辆,尽力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不过,随着春运进入高峰期,网约车司机也面临一些难题,胡师傅反馈不少交通枢纽存在堵车问题,“这几天去虹桥火车站必堵车,可能会堵个10分钟左右。现在去火车站的订单我都会提前和乘客沟通,能不能去人流少的停车点,不然会出现排队和堵车,耽误乘客和司机的时间。”

此外,在网约车司机看来,春运高峰结束后春节期间网约车订单也不会减少,胡师傅表示“除夕开始订单也不会少,因为很多人会走亲访友。而且春运时乘客会带一两个行李箱,可能会用一下后备箱。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带的东西后备箱可能都塞不下,后座可能还要放一点。”

标签: 火车站的 第一财经 交通枢纽 数据显示 虹桥火车站

相关阅读

春运高峰期网约车“爆单”,司机称春节期间

要闻

春节临近,上海网约车司机胡师傅最近经常处于“爆单”的状态。“通常这单还没结束下一单就已经来了。”胡师傅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目前实时订单

2023-01-18

观点: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片通过谈判进入医

要闻

1月18日下午,国家医保局公布消息称,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等2个新冠治疗药品通过谈判降价将正式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与此同时,央视新

2023-01-18

【快播报】工信部:2022年工业对经济增长贡

要闻

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在新闻发布会上简要介绍了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情况。田玉龙介绍,2022年,工业和

2023-01-18

天天热消息:上游欠下游、总包欠分包,环保

要闻

应收账款拖欠在整个产业链条上传递,上游欠下游、总包欠分包,环保行业成了账款拖欠的“重灾区”。近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中国环保产业协

2023-01-18

天天即时:考了“通用卷”还有“加试题”,

要闻

去年遭遇多重突发事件冲击的四川揭晓了经济增速,在三季度大幅下滑后四季度快速回升,全年基本追平了全国水平。1月18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

2023-01-18

春运高峰期网约车“爆单”,司机称春节期间也得加班

要闻

春节临近,上海网约车司机胡师傅最近经常处于“爆单”的状态。“通常这单还没结束下一单就已经来了。”胡师傅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目前实时订单

2023-01-18

观点: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片通过谈判进入医保,价格低至11.58元

要闻

1月18日下午,国家医保局公布消息称,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等2个新冠治疗药品通过谈判降价将正式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与此同时,央视新

2023-01-18

【快播报】工信部:2022年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6%

要闻

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在新闻发布会上简要介绍了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情况。田玉龙介绍,2022年,工业和

2023-01-18

天天热消息:上游欠下游、总包欠分包,环保行业成账款拖欠“重灾区”

要闻

应收账款拖欠在整个产业链条上传递,上游欠下游、总包欠分包,环保行业成了账款拖欠的“重灾区”。近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中国环保产业协

2023-01-18

天天即时:考了“通用卷”还有“加试题”,四川去年GDP增长2.9%

要闻

去年遭遇多重突发事件冲击的四川揭晓了经济增速,在三季度大幅下滑后四季度快速回升,全年基本追平了全国水平。1月18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

2023-01-18

热门:国泰君安贺青:建议制定公募REITs发行鼓励政策,引入境外投资者

要闻

构建上海公募REITs推进的统筹协调机制,制定发行鼓励政策,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公募REITs市场。针对目前上海公募REITs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近期

2023-01-18

浦东一季度推160项文旅促消费活动,预计拉动消费近200亿

要闻

抖音、B站、小红书三大网络平台赋能,企业提供折扣优惠,今年春节浦东集中推出包含160项文体旅促消费活动的“新春大礼包”,预计一季度将拉动

2023-01-18

环球热头条丨机构策略:外资年初大幅加仓的行业有望持续领涨丨有看投+

要闻

兴业证券表示,回顾2017年至2022年A股走势,北向资金流入具有明显的“开门红”效应,历年外资都会在1月至2月大幅加仓A股,占全年净流入规模比

2023-01-18

【全球新视野】北上资金净买入超过2022全年 大幅加仓行业能否成为今年热点?丨就市论市

要闻

北向资金昨日踊跃进场,全天净买入92 88亿元,连续10个交易日净买入。1月以来的11个交易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891 46亿元,今天早盘流入超20

2023-01-18

世界要闻:规模突破800亿元 权益ETF“巨无霸”诞生

要闻

随着大量资金借道ETF抄底A股,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权益ETF“巨无霸”。数据显示,截至1月16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超过800亿元,成为全市场

2023-01-18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