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门:挖掘春节数据的隐含信息,并未低于2019年

2023-02-01 18:09:25   来源:南国今报

“全口径”春运数据并未低于2019年

按照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春运数据乍一看是显著低于预期、显著低于2019年的。以返程高峰(春节假期的后三天)为例,2023年返程为1.3亿人次,2019年返程为2.3亿人次,2023年仅为2019年的56%,但这显然与我们的“人山车海”的感受不同。


(资料图片)

主要的问题或许是统计口径的原因。春运人数统计,实际仅仅是“公共交通”(公路是大巴等公共交通),而实际上春运的主力是—“自驾”。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副主任表示,“预计自驾出行占比六成以上”、“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占交通总流量的比重,从1月7日的76%,持续提升至1月18日的88%。”

由于返乡较为分散,我们统计更为可比的返程高峰。2023年返程高峰,公共交通1.3亿人次,自驾1.6亿辆,自驾假定每辆车载3人,则自驾占比为:

1.6*3/(1.3+1.6*3)=79%

数据与交通运输部的发言一致。因此,自驾才是春运的主力,而2023年返程高峰,自驾比2019年高大约24%。因此,尽管公共交通的春运比2019年低很多,但实际上整体的春运与2019年相差不大。按照“公共交通+自驾”的春运全口径,2023年返程高峰为6.1亿人次(公共交通1.3亿人次+自驾4.8亿人次),2019年返程高峰为6.2亿人次(公共交通2.3亿人次+自驾3.9亿人次),2023年返程高峰为2019年的98%。这就与2023年春节期间人流量较为密集的直观感受相符。

另一个佐证是迁徙指数,2023年远高于2019年,原因也在于迁徙指数反映的是自驾。

旅游收入是更直观的指标

春节期间的消费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个是电影票房,一个是旅游。

电影票房的分歧较大,乐观来讲是历史次高,悲观来讲比2021年低很多。我们认为票房的参考意义有限,不需要太多解读。首先,票房受到影片的质量、题材、票价、有影院城市的人口数量(返乡的地方可能没有影院)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指示经济的有效性并不好。历史上看,票房和消费数据相关性较差。

更重要的是,票房数据占消费的比重较低,实际上起不到“见微知著”的效果。春节期间,票房收入在十亿量级(2023年67亿),而旅游收入是千亿量级(2023年3800亿),两者相差足足有50倍以上。所以,相对于电影票房,我们更关注旅游。

文旅部数据显示:2023年旅游人次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对于这个数据,多数分析是“旅游恢复,但较2019年仍有较大差距”。这是较为表面的结论,因为假如防疫优化后的首个节假日旅游收入就已经超过疫情前,那就没有必要再提“稳增长”。另外,将2020年以来所有假期旅游的人次恢复率和收入恢复率画到一张图上,可以解读出三点信息:

(1)2023年春节,无论是人次还是收入,恢复情况均超过2022年的任何一个假期,甚至已经逼近2021年的高点。

(2)此次疫后恢复的斜率,远远高于2020年。也就是说,所谓的“疤痕效应”,这一次要比2020年弱得多。

(3)这张图的走势,与经济的走势,甚至股市的走势相关性较高。将沪深300指数添加到图上后可以明显看出,沪深300与旅游人次在方向上有显著的正相关。而此次旅游人次恢复情况,比股市的涨幅要好得多。因此,我们认为资本市场的“疤痕效应”或许较强,但居民的“疤痕效应”很微弱。

我们认为,市场可能低估了防疫优化的作用。很多人研究其他国家放开的经验,发现经济似乎没怎么恢复,但问题是我们需要对照防疫措施和中国较为相似的国家。我们认为,与中国防疫真正可比的只有越南,而越南2021年10月放开之后,经济恢复是极为迅速和明显的。

房地产数据不应在春节解读

房地产成交有一个规律:在工作日高,而在周末、节假日低,每年春节的成交量都是当年的最低值(只有正常工作日的1/50),因此这个数据意义不大,甚至应该作为异常值被剔除。比如正常时期成交量100,第一年春节成交量2,第二年春节成交量1,春节成交量同比下降了50%,但没有任何意义。2023年春节假期的房地产成交量比2021-2022年低很多,其实表明返乡、旅游情况好。春节期间的房地产数据不需要关注,但2-3月的房地产销售,确实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对于资本市场,2023年转债表现或将更好

2023年是反转之年,因此,我们认为2023年转债或将较为全面的上行。我们认为,对于2023年股市,价值,还是成长,其实不是关键;关键可能在于,大盘,还是小盘。重点在于,确定性。大盘受益于内需回升,是确定的。

重点推荐:确定性受益于内需回升的大盘龙头,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平台、银地保、食品饮料、医药、家电、新能源、半导体等的大盘龙头公司。

对于纯债而言,2023年机会是跌出来的。目前并未看到债市情绪恐慌,因此维持中性偏空。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超预期;疫情扩散超预期。

本文作者:陈曦,开源证券固收首席;联系人:张鑫楠

标签: 公共交通 交通运输部 房地产数据 同比增长 资本市场

相关阅读

当前热门:挖掘春节数据的隐含信息,并未低

要闻

“全口径”春运数据并未低于2019年按照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春运数据乍一看是显著低于预期、显著低于2

2023-02-01

投行、PE备战主板注册制:全面梳理在手项目

要闻

全面注册制改革启航,券商获直接利好,其带来的市场增量,将提振券商投行、经纪等多项业务,有望增厚收入。主板实施注册制后,拟申报企业的上

2023-02-01

【世界新要闻】鱼跃医疗被罚270万:血氧仪

要闻

去年12月,伴随着新冠感染者大幅增加,可以监测指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的血氧仪一度供不应求,且价格暴涨,这其中,就出现了个别公司哄抬价格现象

2023-02-01

天天视讯!爱奇艺回应:已收到应诉通知,会

要闻

2月1日,爱奇艺在官方微博上发布声明称,已收到关于投屏清晰度变更的应诉通知,一定会本着尊重法律、尊重合同、尊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认真审慎

2023-02-01

天天快资讯:武汉未如期挺进“2万亿俱乐部

要闻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武汉GDP增速虽然没有达到年初设定的7 5%增长目标,未能如期挺进“2万亿俱乐部”,但仍

2023-02-01

当前热门:挖掘春节数据的隐含信息,并未低于2019年

要闻

“全口径”春运数据并未低于2019年按照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春运数据乍一看是显著低于预期、显著低于2

2023-02-01

投行、PE备战主板注册制:全面梳理在手项目,业务可能大增

要闻

全面注册制改革启航,券商获直接利好,其带来的市场增量,将提振券商投行、经纪等多项业务,有望增厚收入。主板实施注册制后,拟申报企业的上

2023-02-01

【世界新要闻】鱼跃医疗被罚270万:血氧仪成本涨47%,售价却涨超一倍

要闻

去年12月,伴随着新冠感染者大幅增加,可以监测指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的血氧仪一度供不应求,且价格暴涨,这其中,就出现了个别公司哄抬价格现象

2023-02-01

天天视讯!爱奇艺回应:已收到应诉通知,会认真审慎对待

要闻

2月1日,爱奇艺在官方微博上发布声明称,已收到关于投屏清晰度变更的应诉通知,一定会本着尊重法律、尊重合同、尊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认真审慎

2023-02-01

天天快资讯:武汉未如期挺进“2万亿俱乐部”,今年实施“项目投资攻坚”

要闻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武汉GDP增速虽然没有达到年初设定的7 5%增长目标,未能如期挺进“2万亿俱乐部”,但仍

2023-02-01

【天天时快讯】美国工资通胀指标超预期走软 美联储放慢加息又添实锤?|就市论市

要闻

美国劳工部周二公布数据显示,美国2022年第四季度就业成本指数环比上升1%,较三季度的1 2%放慢了0 2个百分点,回落到了一年前的水平,也是近六

2023-02-01

特斯拉也扛不住“内卷”的中国市场,在华营收增速下滑

要闻

2022年,特斯拉交出了“历史最好一年”的财报成绩,但在中国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1月31日,特斯拉递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10-K文

2023-02-01

光谷鼓励科创金融机构集聚发展,落户奖励最高2亿元

要闻

以金融活水激发科技创新发展,光谷又出台大手笔鼓励措施。2月1日上午,武汉东湖高新区对外发布“光谷科创金融新十条”、金融产业发展规划(202

2023-02-01

世界观焦点:5个交易日内连续祭出百亿投资 1800亿锂电龙头投建动力储能电池项目

要闻

总市值近1800亿元的锂电龙头亿纬锂能昨晚公告,子公司亿纬动力拟与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合同书》,在荆门高新区投资建设60G

2023-02-01

天天新消息丨沪指3300点下方盘整,3310点会否成为阶段性高点?丨就市论市

要闻

业内认为:3310点是短期重压线,盘整蓄势之后突破的概率较大。沪指月K线看,3310是K30 K20双重压制的区域,突破需要成交量的放大或者充分蓄势

2023-02-01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