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天,重大项目建设火热推进,投资清单密集出炉,从中央到地方抢抓窗口期发力稳投资、全力拼经济。
日前国资委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 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2023年投资工作的总体要求,要求企业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提高有效投资质量,提振全社会经济发展信心,推动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各地也公布了一批重大项目清单。上海、天津、河北、江苏、四川、山东、广东、福建、宁夏等省份发布了2023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据不完全统计,总投资额超过20万亿元。重点投向城乡融合、绿色环保、基本民生等生活服务领域和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人工智能领域以及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
(相关资料图)
机构分析,2023年稳投资依然是稳增长、扩内需的有效手段,预计今年新老基建投资增速仍将维持相对高位。在重大项目数量充足且加速开工、专项债发力等因素支撑下,今年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两位数。
优化央企投资布局方向
扩大有效投资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中央企业聚焦国家重大项目、产业链强基补链、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
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此前透露,今年将加强规划牵引和动态监测,推动企业优先做好涉及国家“十四五”102个重大工程实施,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400项重大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其中包括中国海油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国家电投防城港核电项目、多家电网电力企业参与风光大基地项目等,力争能够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
《通知》明确中央企业2023年投资工作重点,一方面,要突出扩大有效投资。要求企业提振发展信心,把稳投资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稳促进、以进固稳,科学合理安排投资规模,并按照“抓紧推动实施一批、系统谋划新增一批、提前研究储备一批”的项目推进接续机制,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实现既定任务目标,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另一方面,要优化投资布局方向。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强链补链等重点领域,推动企业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布局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
国信证券指出,央企重大投资加速落地、重大项目“上马”推进,将成为经济复苏的有力支撑。2023年乃至未来三年内主基调仍然是加强基建项目统筹谋划、加大基建投资力度,更为强烈的基建投资需求有望释放。
国资委同时要求企业稳妥处理好“促”和“稳”的关系,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完善全过程风险防范机制,防范在扩大投资中片面追求短期效果,守牢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通知》明确,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各类投资风险。夯实企业防风险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抓好投资风险防范,加强投资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和流程管控。严控非主业投资规模和方向,不得开展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业投资项目。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国资委正在研究形成支持企业扩大有效投资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激发企业投资意愿和主动性。同时,组织企业科学编制投资计划,逐户确定投资规模,加强投资情况监测分析,推动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投资进度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以真金白银的投资增长带动经济增长。
地方投资清单出炉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重大项目投资清单也密集出台。多地表示,扩大有效投资是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带消费的重要抓手,既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又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发改委日前印发《2023年省重大项目清单》,全省共安排实施项目220个、储备项目45个,年度拟投资5670亿元,力争今年上半年开工率达到75%,9月底前全部开工。其中包括江苏重大建设工程、重点产业以及直接关系民生的一批重要项目。
江苏省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江苏重大项目呈现一些新特点。项目结构不断优化。今年江苏适当增加高水平制造业项目数量,共安排158个,比去年增加21个。储备项目数量大幅增加,从去年的27个增加到今年的45个,旨在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更多项目早成熟、早落地,为稳投资、稳增长蓄能储劲。
与此同时,此次重大项目强调对民资和外资项目一视同仁、重点推进,这两类项目在产业项目中占比达到84%,通过对这些项目提供优质服务,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2023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安排正式项目191项。据悉,上述项目涵盖科技产业、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城市基础设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等5个领域。其中,年内计划新开工项目15项,建成项目26项,全年计划完成投资超过2150亿元,比2022年计划数增长7.5%。同时,安排预备项目48项。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阮青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我们将继续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优化供给结构的重要手段。综合考虑重大项目安排及资金要素等保障,将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设定为增长5%左右,总规模将迈上一万亿元的新台阶。
山东省披露,2023年省重大项目共602个,总投资2.5万亿元。在发展方向上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在发展动力上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地方“大手笔”推动重大项目投资主要有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这意味着今年为引导经济增速回升,除了促进居民消费较快修复外,稳增长政策还会保持一定力度,其中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是一个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去年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导致经济增速普遍有所下行之后,今年各地都有抓住疫情影响退去的有利时机,推动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最大程度弥补2022年经济增长缺口的内在需求。
王青预计,在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市场需求回升推动下,预计2023年新基建投资增速将达到15%至20%,较整体基建投资增速高10至15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研报也认为,今年基建投资将保持8%~10%的中高增速,且实物工作量将好于去年。考虑到今年一季度基建加快赶工,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天,重大项目建设火热推进,投资清单密集出炉,从中央到地方抢抓窗口期发力稳投资、全力拼经济。日前国资委印
根据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最新报告,预计到2035年,电动汽车将占据全球新车销量的一半,到2040年占比上升至61%。报告认为,随着全球加快推动“净
“明明精力有限,在行情鼎盛、基民认购热情正处于顶点时,受制于公司和渠道的压力,自己却不得不发新产品。”一位百亿基金经理曾这样对第一财
去年下半年开始陷入低迷的美线,要回暖了么?数据分析集团DescartesDatamyne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月美国集装箱进口量迎来“开门红”,止跌反
日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发布《2022年中国杠杆率报告》(下称《报告》),2022年全年,宏观杠杆率共上升了10 4个百分点,从2021年末的26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天,重大项目建设火热推进,投资清单密集出炉,从中央到地方抢抓窗口期发力稳投资、全力拼经济。日前国资委印
根据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最新报告,预计到2035年,电动汽车将占据全球新车销量的一半,到2040年占比上升至61%。报告认为,随着全球加快推动“净
“明明精力有限,在行情鼎盛、基民认购热情正处于顶点时,受制于公司和渠道的压力,自己却不得不发新产品。”一位百亿基金经理曾这样对第一财
去年下半年开始陷入低迷的美线,要回暖了么?数据分析集团DescartesDatamyne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月美国集装箱进口量迎来“开门红”,止跌反
日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发布《2022年中国杠杆率报告》(下称《报告》),2022年全年,宏观杠杆率共上升了10 4个百分点,从2021年末的26
开市运行一年多后,北交所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正式启动融资融券业务。2月13日,北交所两融交易正式“开闸”。据北交所方面数据,当日融资总额
都说线下门店不好做,却没有阻挡逆行者的脚步。2月11日,海尔智家旗下的场景品牌三翼鸟在广州开出其全国首家4 0版的独立体验店;而在前一天,
盘后数据显示,2月13日龙虎榜中,共27只个股出现了机构的身影,有15只股票呈现机构净买入,12只股票呈现机构净卖出。当天机构净买入前三的股票
2022年末的债市调整结束后,市场对于2023年地方债务压力的讨论未曾停息。而随着不同地区预算报告的公布,地方化债的讨论也更受关注。在经历前
2月13日,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6 92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5 37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 56亿元。前十大成交股中,净买入额居前三的是三一重工、宁德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