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董事长杨杰:以移动云为入口 提供即取即用算力服务_当前简讯

2023-04-25 14:53:32   来源:第一财经

4月25日,中国移动召开2023移动云大会,会上中国移动发布了未来三年在云布局方面的战略规划。今日早间开盘,中国移动(600941.SH)股价微涨,截至发稿,中国移动股价报102.06元/股,涨幅1.24%,总市值为21805亿元。

移动云能力中心总经理吴世俊在大会期间表示,未来三年,移动云将会全力建设由“移动云技术内核3.0”驱动的算力网络,实现算网一体,通过打造智算中心、算力交易平台,实现社会算力共享,服务大规模智算应用场景。通过赋能千行百业,力争突破年营收1500亿。

在未来三年的战略规划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表示,未来三年中国移动将着力构建以移动云为重点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即取即用算力服务,丰富拓展算例网络场景应用,支持全社会“上云用数赋智”,未来将招募超过一万家合作伙伴。


(相关资料图)

移动云能力中心市场部副总经理吴炯对记者表示,移动云将开拓千亿市场规模,成为一流云服务商,同时成为客户心中云服务商首选。围绕这一目标,移动云表示始终坚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始终坚持战略投入、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始终坚持CHBN全向发力。同时公司还将升级算力网络技术架构,品牌定位为央企保障、安全智慧、算网一体、属地服务。

吴炯称,在渠道生态上,移动云计划招募万家以上的销售伙伴、扶持百家以上的亿元伙伴。在应用生态上,移动云将以算网底座驱动行业应用,建设中国最大应用市场。

中国移动移动云自从2019年开始商用,IDC《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移动云公有云(laaS+PaaS)服务市场份额排名从2021年的第七位升至第六;同比增速为102%。

当下,云计算是当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催化剂,也是运营商估值攀升的另一增长点。三家运营商的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移动移动云收入达503亿元,同比增长108%;中国电信天翼云事业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 100.8%;中国联通联通云全年营收361亿元,同比增长 121%。

随着运营商To B端业务占比的逐步提升,作为运营商第二成长曲线,数字化业务带动运营商业绩实现稳步快速增长。此前,中国电信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的数字化业务的运营向好是支撑公司估值回升的关键因素。中国联通的证券部人士在评价运营商股价上涨时也对记者也做出了类似的表示。

长城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当前国内运营商的估值仍有提升空间,运营商的估值回升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估值修复阶段、进一步提升阶段和C 端B 端业务共振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的目标基本已经实现,云业务将在第二阶段为运营商的估值带来进一步提升。

不过,此前也有声音提出了担忧。鉴于AT&T、Verizon、NTT等国际电信运营失败的公有云布局案例。对此,移动云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移动在不同的场合反复重申,下阶段的工作重点是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而这三者背后,都离不开移动云的支持和相互融合赋能。

同时,从三大运营商公布的2023年资本支出情况来看,云服务与产业数字化已经成为最大的投资方向。中国移动在年报中表示,公司2022年对外可用IDC机架为46.7万架,净增6万架。累计投产云服务器超71万台,净增超23万台,算力规模达到8.0EFLOPS,净增2.8EFLOPS。2023年,计划在算力网络投入452亿元,较2022年增加117亿元,计划新增云服务器超24万台。

另一方面,上述业内人士还表示,运营商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底座,目前正凭借数字化业务颠覆之前“管道商”的角色,逐步夺回部分话语权和定价权。资本市场也正在重新认识运营商这头大象。运营商的转型开始让资本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标签:

相关阅读

中移动董事长杨杰:以移动云为入口 提供即

要闻

4月25日,中国移动召开2023移动云大会,会上中国移动发布了未来三年在云布局方面的战略规划。今日早间开盘

2023-04-25

中三省一季报:增速喜忧参半,工业经济“含

要闻

中部地区陆续公布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其中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构成的“中三角”2023年一季度GDP总

2023-04-25

佩斯科夫:北约是对抗工具

要闻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地时间24日表示,北约不是和平工具,而是对抗工具。北约从一开始就是以对抗工

2023-04-25

瑞信净资产一季度流失610亿瑞郎-天天快资讯

要闻

当地时间24号,瑞士信贷表示,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出现了610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4700多亿元的净资产流失

2023-04-25

TMT板块多只个股一季度业绩爆雷,投资者如

要闻

市场早盘延续调整,沪指相对偏强,创业板指跌超1%。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4200只个股下跌,逾百股跌超9%。TM

2023-04-25

中移动董事长杨杰:以移动云为入口 提供即取即用算力服务_当前简讯

要闻

4月25日,中国移动召开2023移动云大会,会上中国移动发布了未来三年在云布局方面的战略规划。今日早间开盘

2023-04-25

中三省一季报:增速喜忧参半,工业经济“含新量”提升

要闻

中部地区陆续公布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其中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构成的“中三角”2023年一季度GDP总

2023-04-25

佩斯科夫:北约是对抗工具

要闻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地时间24日表示,北约不是和平工具,而是对抗工具。北约从一开始就是以对抗工

2023-04-25

瑞信净资产一季度流失610亿瑞郎-天天快资讯

要闻

当地时间24号,瑞士信贷表示,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出现了610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4700多亿元的净资产流失

2023-04-25

TMT板块多只个股一季度业绩爆雷,投资者如何避险?丨就市论市_世界热资讯

要闻

市场早盘延续调整,沪指相对偏强,创业板指跌超1%。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4200只个股下跌,逾百股跌超9%。TM

2023-04-25

全球今热点:三大指数午后持续走低

要闻

沪指午后跌幅扩大至1%,深成指、创业板指跌超2%。锂电池、医药、6G、新能源、半导体跌幅居前。北向资金净卖

2023-04-25

就市论市|王丕达:市场资金后续关注方向将进一步向业绩靠拢

要闻

分析认为,目前A股进入再平衡的状态中,按照目前的预期来看,下周三的美联储会议将加息25个基点,如果这次

2023-04-25

多元化资本运作 央企上市公司资产整合提速_快讯

要闻

4月24日,中国节能所属上市公司节能铁汉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公司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领域产业链上的布局

2023-04-25

基建股获各路资金青睐 北向资金大幅卖出多只权重股丨龙虎榜

要闻

昨天龙虎榜机构榜活跃度一般,龙建股份和华建集团分别获机构买入超7000万和5000万。传媒股世纪天鸿获机构买

2023-04-25

爱朋医疗:麻醉穿刺机器人项目目前正在设计开发中 天天观热点

要闻

投资者在互动易上向爱朋医疗提问关于其麻醉机器人项目的进展,爱朋医疗称,公司麻醉穿刺机器人项目目前正在

2023-04-25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