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滚动:“微醺”赛道转冷,半年未见新融资

2023-06-07 13:07:28   来源:第一财经

相比于今年火热的咖啡等新消费赛道,曾热度相仿的“微醺”赛道今年却冷清许多。2022年开始,国内低度潮饮赛道的热度就在不断降温,融资事件明显减少,而2023年截至到目前,业内还没有新的融资事件出现。在业内看来,低度潮饮赛道正处于喧嚣过后的冷静期,还需要时间沉淀和成长。

赛道快速降温

2021年以来,低度潮饮赛道热度快速上升,融资数量大幅增长,当年包括MissBerry贝瑞甜心、JOJO气泡酒、十点一刻、赋比兴酒业等多家低度潮饮企业纷纷拿到多轮融资,资本方也大多是耳熟能详的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天图资本、青山资本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过微醺赛道的热度并没有维持太久。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市场还有6个低度酒品牌完成7起融资事件,其中包括轻卡气泡酒品牌大于等于九、果酒品牌威兰特等;融资事件数量已经较2021年明显减少。到2023年6月初,上半年还没有新的融资事件发生。

一家上海低度潮饮品牌创业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自己已经离开了原来的项目,公司还在,但业务一直处于勉力维持阶段。

在他看来,低度潮饮赛道快速降温主要是受到这两年市场环境的影响。

低度潮饮热度在2021年刚兴起,就在2022年遭遇了当头一棒。当时酒水消费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特别是一些消费场景受阻,导致低度潮饮也受到波及,而且不少公司刚刚拿到融资,希望从线上向线下渠道拓展,计划也因此受阻。

另一方面,在业内看来,低度潮饮后继乏力也与行业自身发展特点有关。

江小白创始人陶石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低度潮饮赛道降温,更多是处于喧嚣过后的冷静期,在他看来,赛道此前虽热,但其中真正做产业链深度经营的品牌太少。

潮饮荟(上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殷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上一轮低度潮饮热中,大多数创业者以网红苏打酒品牌White Claw为参照,后者2016年创立,并在短时间内就成为北美苏打酒市场中的头部品牌。但要看到,White Claw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其母公司本身就是北美知名酒商,有可靠的线下实体店分销渠道,在产品定位、营销上也有一套系统的打法。而且北美市场消费者也有饮用酒精苏打水产品的消费习惯,其成功并非偶然。

在殷凯看来,国内低度潮饮兴起之初,消费者和酒商都有兴趣尝试一二,市场热度高涨,但在后续运营中,大部分低度酒项目的创始人多数缺乏资金,品牌运营和建设上也缺乏经验,因此后继乏力。

低度潮饮仍待成长

虽然赛道快速降温,但在业内看来,低度潮饮并非是一种虚构需求。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公布的《年轻人的酒》调研报告显示,国内年轻人的酒饮市场高达4000亿元,但相比于上一代消费者对高度酒饮的偏爱,年轻消费群体则更钟情于低度酒饮,并且更关注适口性、轻松饮酒和微醺等关键词。

调查显示,只有11.2%的年轻人喜欢酒精度在30度以上的酒饮产品,39.6%的年轻人喜欢酒精度在10度左右的酒饮产品,而选择酒精度在15度左右及以下的年轻消费群体约占受调查者的75%。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消费场景的恢复,低度潮饮市场表现也在回暖。

百润股份财报显示,2022年其营业收入为25.9亿元,同比持平;归母净利润5.2亿元,同比减少21.7%;但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7.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1.1%;归母净利润1.9亿元,增幅达到104.7%,回暖明显。

在陶石泉看来,低度酒饮场景正在形成中,行业增长才刚刚开始。而驱动行业增长的是消费代际的更替,Z时代的年轻消费者已经是完全不同的饮酒习惯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预调鸡尾酒、苏打酒等低度潮饮品类还在市场培育期,但市场消费基础较好的青梅酒已经起势。

今年6月4日,中国酒业协会果酒发展专业委员会举办了“2023中国青梅酒西湖峰会”,会上透露,目前全国果酒厂家中产品包含青梅酒、年产值突破2000万的生产企业已经有不低于15家,其中头部的梅见品牌迎来爆发式增长,2021年和2022年的销售额分别为12亿和25亿元。

而凯度发布的《2022年低度潮饮趋势报告》也显示,2022年中国低度酒市场规模达到338亿元,到2025年预计将超过700亿元,其中梅酒品类增速超过32%。

殷凯认为,前几年低度潮饮品牌在资本的助推下大量涌现,但行业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沉淀,从长远来看,随着市场和融资环境好转,低度潮饮品类依然会有较大的机会。

标签:

相关阅读

世界滚动:“微醺”赛道转冷,半年未见新融

要闻

相比于今年火热的咖啡等新消费赛道,曾热度相仿的“微醺”赛道今年却冷

2023-06-07

每日动态!焦点资讯:新能源赛道持续调整

要闻

2023年以来,多只光伏龙头股价出现大幅调整。数据宝统计,光伏设备行业

2023-06-07

港股午盘丨恒指收涨0.97% AI+概念走强

要闻

恒生指数午盘收涨0 97%;恒生科技指数涨2 02%。多数板块飘红,AI+走强

2023-06-07

李云泽会见美国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范洁恩|

要闻

据国家金融管理总局消息,2023年6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

2023-06-07

Shibor短端品种涨跌不一

要闻

隔夜品种上行12 9bp报1 404%,7天期上行8 8bp报1 855%,14天期下行5 1b

2023-06-07

世界滚动:“微醺”赛道转冷,半年未见新融资

要闻

相比于今年火热的咖啡等新消费赛道,曾热度相仿的“微醺”赛道今年却冷

2023-06-07

每日动态!焦点资讯:新能源赛道持续调整 北上资金加仓低市盈率超跌股

要闻

2023年以来,多只光伏龙头股价出现大幅调整。数据宝统计,光伏设备行业

2023-06-07

港股午盘丨恒指收涨0.97% AI+概念走强

要闻

恒生指数午盘收涨0 97%;恒生科技指数涨2 02%。多数板块飘红,AI+走强

2023-06-07

李云泽会见美国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范洁恩|世界动态

要闻

据国家金融管理总局消息,2023年6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

2023-06-07

Shibor短端品种涨跌不一

要闻

隔夜品种上行12 9bp报1 404%,7天期上行8 8bp报1 855%,14天期下行5 1b

2023-06-07

海关总署:前5月铁矿砂、原油、煤进口量增价跌 天然气、大豆进口量价齐升

要闻

据海关统计,前5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4 81亿吨,增加7 7%,进口均价(

2023-06-07

海关总署:前5个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1万亿元,下降7.6%

要闻

海关总署: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超五成。前5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8 86万

2023-06-07

短讯!公司问答丨北京文化:《封神一》试映反馈良好 公司会积极布局电影周边及IP开发

要闻

历时10年、耗资30亿元打造的系列电影《封神》定档日终于尘埃落定,将于

2023-06-07

就市论市|资金高低切换 谁是短期主线?

要闻

华安证券郑虹认为,进入六月前期高位的人工智能等板块出现了明显的高位

2023-06-07

欧股小幅收高 欧元区消费者对通胀更为乐观 全球快报

要闻

欧股周二收高,斯托克600指数上涨0 38%,德国DAX指数上涨0 18%,法国CA

2023-06-07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