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结婚人数有何变化?
民政部最新发布的统计季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结婚人数为683.3万对。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数据发现,这一数据创下了1986年(民政部网站公布有1986年以来的数据)来的新低。
(资料图片)
同时,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万对的最高峰后,结婚人数连续9年下降。这其中,2019年我国结婚人数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2021年跌破800万对,到2022年则跌破了700万对大关。从数据来看,2022年结婚登记人数比上一年减少了80.3万对,下降10.5%。与2013年最高峰相比,9年来,我国结婚人数下降了49.3%,下降幅度近半。
表:1986年以来历年结婚登记人数(数据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民政部数据整理)
结婚人数快速下降的原因包括婚育年龄推迟、适婚人数减少、思想观念变化、疫情影响等多个方面。
其中,从近四十年出生人口数据看,我国出生人口在经历1987年这一近40年来的最高峰之后,连续多年下行。也就是说,随着95后乃至00后进入到婚育阶段,处于适婚年龄的年轻人数量也在下降。
在初婚年龄方面,人口专家、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对第一财经分析,现在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大多数人在27岁以上才结婚成家。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比2010年的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增加了3.78岁。
2022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我的硕士同学大部分都是1989、1990年或1991年出生,现在三十多岁了,但还有好多没结婚。”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的李小姐说。
董玉整说,从主观因素来说,思想观念的变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单身、不婚、不育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董玉整分析,现如今很多人不太想结婚,不想结婚有多个因素,包括:现实生活中婚姻的稳定性,影响了年轻人对婚姻的向往;年轻人的婚姻观发生了变化,很多人不再把结婚生育当成人生的必修课;还有,现实生活中结婚成本的上升,也会影响年轻人对结婚的选择。
结婚人数较大幅度减少,也将对未来出生率尤其是一孩的出生率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我国一孩出生数量持续走低。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梳理发现,2021年,一孩出生数量为468.3万,这也是多年来,我国一孩出生数量首次跌破500万大关。
标签: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