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

火电公司转型报告:煤电仍是最经济可靠能源,探索存量火电转型路径

2023-06-07 17:51:5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陈斯达 北京报道 “双碳”目标下,我国正在快速推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这一过程中,煤电行业产能不仅需要从高碳电源向低碳或零碳电源转变,其电源角色也将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过渡。

火电上市公司是我国煤电主力部队,其低碳转型对行业减排影响深远。近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北京绿源碳和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布《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火电上市公司低碳转型绩效评价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对于“十三五”期间低碳转型绩效评价而言,五大发电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得分整体高于地方发电集团控股上市公司,排名靠后上市公司的能源结构基本是100%火电。对于“十四五”及更远期低碳规划绩效评价而言,发电上市公司在新能源装机、煤电机组转型、三新转型、碳资产、承诺碳达峰目标等未来规划方面的整体信息披露程度不高,有待加强。

报告以火电上市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的数据为基准,选取火电装机占比30%以上的31家火电上市公司作为评价样本。

“总体来看,煤电转型发展对于现在电力行业、能源行业有序发展,有序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支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计划财务部计划处处长张卫东表示,煤电作为可靠供应的电源目前还是最经济的。部分地方太阳能、风电比煤电全成本低,但供应却没有那么可靠。此外,尽管围绕新型储能做了很多工作,但相应支撑和调节能力远远未达到煤电量级。

因此,政策和市场机制需要对适宜模式提供保障。而煤电联营在其中不仅利于煤炭、电力行业协同发展,保障能源安全,还能最大化利用资源,促进绿色循环发展。对此,张卫东介绍了煤电联营的两大形式。一是在技术上、产业链上直接融合,比如很多坑口电厂,煤矿就建在当地,发多少电就生产多少煤,便于技术生产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只要有条件都应该鼓励这种形式。二是从资产纽带上进行统一的煤电联营,有利于协调煤炭生产、煤炭消费和电力生产,价格管理及合同协议都比较便利。整体规划部署生产计划,营销计划也会带来相应管理效益,对国家来说也简化了波动风险。

华能集团能源研究院原副总经济师韩文轩认为,煤电转型面临的困境有非常态的,如高煤价,也有常态的,如低利用小时数和低电价,这些困境吻合了企业日常管理中的量、本、价、利关系。相对应的,发展思路可从调整电源结构、资源控制能力、科技投入转化、提升管理变革能力四个方面出发。

为保证煤电转型积极性,相应市场激励必不可少。“中国有自身的能源禀赋,有相应的发展阶段,和全球的情况特别是和西方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所以支持这样的转型方向,要向着转型金融的方向去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表示,煤电在未来承担保供调峰角色,进行大量灵活性改造是为其他新能源快速发展保驾护航。“怎样保障它的积极性,怎样确保政策的扶持倾斜,怎样形成市场激励,怎样形成金融机构在这个方向上的认同,要有相应标准。而这些与国际上直接强调去煤非常不一样。”

马军表示,基于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形势,我国很难参考他国依靠天然气作为过渡的转型路径,而要直接一步迈到可再生能源。很多火电煤电企业都在大量发展非化石特别是可再生能源,非常难得。

报告建议,政府部门应积极推进转型金融发展,助力公司实现轻资产发展模式:一是明确转型技术路径,制定转型金融标准,可将火电行业低碳转型项目重点纳入转型金融分类目录;二是设计落实激励政策,提升转型活动的可融资性;三是做好动态评估与监测,有效监管转型金融发展。政府也应督促火电上市公司披露绿色发展及低碳转型相关信息,加快研究并建立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实施相应奖惩制度。

当前金融框架未能对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的经济活动提供充分支持,发展转型金融能提供有效补充。2022年11月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已经通过《G20转型金融框架》。而在我国,人民银行正牵头就重点行业编制转型金融目录和相关实施政策,初期研究范围覆盖了火电、钢铁、建筑建材和农业四个主要行业。今年三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也释放出转型标准加快制定的积极讯号。

标签:

相关阅读

火电公司转型报告:煤电仍是最经济可靠能源

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实习生陈斯达北京报道“双碳”目标下,我国

2023-06-07

中国石油:2022年建成风光装机规模超120万

投资

6月6日,中国石油发布《2022年环境保护公报》(下称《公报》),从新能

2023-06-07

21CC丨河南省肿瘤医院谢广伦:瞄准化疗并发

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红霞实习生井然武汉报道随着癌症慢病化趋势进展,

2023-06-07

世界银行:2023年全球增长料将放缓至2.1%,

投资

世界银行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指出,在全球利率上升的背景下,全球

2023-06-07

独家!多家大行6月8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投资

证券时报网讯,继6月6日证券时报记者报道多家国有大行将下调存款利率,

2023-06-07

火电公司转型报告:煤电仍是最经济可靠能源,探索存量火电转型路径

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实习生陈斯达北京报道“双碳”目标下,我国

2023-06-07

中国石油:2022年建成风光装机规模超120万千瓦,新能源新业务投资大幅增长

投资

6月6日,中国石油发布《2022年环境保护公报》(下称《公报》),从新能

2023-06-07

21CC丨河南省肿瘤医院谢广伦:瞄准化疗并发症 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术明显改善CIPN

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红霞实习生井然武汉报道随着癌症慢病化趋势进展,

2023-06-07

世界银行:2023年全球增长料将放缓至2.1%,金融风险笼罩经济前景

投资

世界银行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指出,在全球利率上升的背景下,全球

2023-06-07

独家!多家大行6月8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3年期、5年期定存挂牌利率下降15个基点

投资

证券时报网讯,继6月6日证券时报记者报道多家国有大行将下调存款利率,

2023-06-07

海昌海洋公园:董事会确认并不知悉股价或成交量变动的任何原因

投资

经作出一切有关本公司于合理情况下之查询后,董事会确认,其并不知悉有

2023-06-07

中国5月末黄金储备6727万盎司,为连续第7个月增加黄金储备 焦点热门

投资

中国5月末黄金储备6727万盎司,4月末为6676万盎司,为连续第7个月增加

2023-06-07

【焦点热闻】均普智能创新电脉冲肿瘤医疗器械亮相,持续发力医疗智能装备市场

投资

近日,均普智能(688306 SH)携POP(ProofofPrinciple)原理验证医疗智

2023-06-07

中国5月末外汇储备为31765.1亿美元?黄金储备连续第七个月上升

投资

智通财经APP获悉,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末外汇储备31765 1亿美

2023-06-07

国资年内四次增持 重庆水投成为重庆银行第五大股东

投资

6月6日晚间,重庆银行(601963 SH,01963 HK)发布公告显示,其股东重

2023-06-07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