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各大商场和餐饮消费场所客流大幅回升。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与商业地产智库RET睿意德发布的全国商业地产行业观察与信心指数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商业地产经理人信心指数为59.9,相比2022年的50.8提升了18%。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实体商业购物中心是城市居民消费的重要场所。受互联网购物以及新冠疫情冲击,购物中心近年来总体发展可谓举步维艰。不过,实体购物中心在不同城市的发展也有所分化,不少商业地产品牌仍看好未来发展,积极布局,一些新业态、新品牌也找到新的促进消费突破口。
商务部市场运行专家、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会长王永平介绍,一些头部商业企业逆势布局,引领消费升级大趋势。2022年9月,华润万象生活在深圳打造了沉浸式市集体验型购物中心——万象食家,10月又在上海新开了大型城市综合体苏河湾万象天地。11月,太古地产的高端零售商业项目上海张园西区入市。12月,位于成都交子金融商圈的SKP项目试营业。在众多商业项目招商困难或延期开业的背景下,头部商业逆势入场,强力引领消费升级,为商业地产市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亮色。
王永平介绍,疫情催生了新兴业态崛起,创新商业危中有机。2022年,公园体验式商业、开放式街区型商业备受欢迎。疫情在对传统商业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也催生了一批满足人们新兴生活方式的新业态、新品牌。
在一些城市,以“首店”引领商业创新、促进消费升级的氛围逐渐形成。2022年3月,北京市《促进首店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出台,再度加码首店经济发展。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济南、洛阳等城市也相继出台首店经济支持政策。
前些年,国际快时尚品牌几乎成为中高端购物中心主力店。如今,一些国际快时尚品牌或是离场,或是减少了店铺数量。业内呼唤创新主力店填补市场空缺,亟待更多创新主力店尽快发展壮大。新国货国潮品牌是否能有更亮眼的表现呢?上述调查数据显示,36.85%的商业地产经理人认为2023年新国货国潮的市场表现前景可期。国货国潮品牌近年来逐步兴起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想要赢得更高市场认可度,还需更加努力。
很多曾经光鲜一时的网红品牌受疫情冲击遇到经营困难,有的营业收入下降明显,有的因为资金压力暂退部分区域市场。王永平表示,伴随流量红利和多元化、碎片化社交媒体崛起,很多创新品牌应运而生,但在流量热潮退去后,如何实现长效经营成为网红品牌需要思考的问题。
有机遇也有困难,当前线下实体购物中心发展仍面临不小挑战。商业地产提升竞争力应朝哪些方向努力?上述调查表明,89.08%购物中心经理人和79.09%的商业品牌经理人认为,发力点在于运营提升。认为数字化应用是2023年提升竞争力发力点的购物中心经理人占比75.63%,位列第二。位列第三的是场景创新。75.45%的商业品牌经理人认为提升竞争力的发力点在产品创新。 (经济日报记者 亢 舒)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