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台北4月12日电(记者尚昊、章利新)近期,除缺蛋困扰台湾民众生活外,缺药问题也常常占据岛内媒体头版。年初以来,抗生素、止痛药、退烧药等常用药品持续短缺,直接影响岛内百姓健康福祉。
缺蛋令人烦,缺药要人命。为了拿药治病,一些台湾民众一间接一间药店询问,但常常空手而归。
(相关资料图)
以台湾有上百万名高血脂患者使用的降胆固醇药立普妥为例,该药从3月起缺货至今,许多药店要么没货,要么限量购买。“持处方笺就可以购买,但目前是处于缺货状态。”台北市松山区民生东路一家药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台湾缺药到底多严重?近期,坊间流出高达百种的缺药名单。台湾药师公会全联会副发言人王明媛指出,此次“缺药潮”中,供货量跟不上需求的药品至少200种。“民众处方笺中平均大概5种药会缺1到2种,常缺药很多是常用药。”她说。
“30年最大缺药潮”——台湾各大媒体这样形容此次药物短缺的严重程度。据报道,此次“缺药潮”起于2022年底的对乙酰氨基酚缺货事件,紧接着,软便剂氧化镁、抗生素、降血脂等药物也告短缺。
针对此次“缺药潮”,民进党当局声称全世界都缺药,原料短缺、临床需求增加、民众用药习惯改变等原因导致缺药。但岛内舆论认为,背后有复杂因素,但民进党当局执政失能更使民生问题加剧恶化。
近年来,民进党当局持续鼓动“抗中保台”,升高两岸对立对抗。台湾制药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苏东茂分析,2022年开始,当局防务主管部门开始向岛内各大药厂大量采购,以增加战备药物,采购药品多达数百项,间接影响药品正常供需。
有观点认为,防务主管部门还要求业者供应药品的有效期必须在8个月以上,引起各大医院跟风,成为此次缺药的主因。
民进党当局过度削减药品价格也是导致此次“缺药潮”的关键因素之一。据了解,近年来为管控药费支出,民进党当局频频削减药品价格,使得厂商没有合理利润进而缺乏生产积极性,甚至导致药厂退出。
尽管缺药潮已在全台蔓延,为管控药费支出,台当局卫生福利主管部门3月初仍宣布今年将调低约5500项药品价格。
对此,岛内药师林士峰在社交媒体上直言,台湾出现“缺药潮”,药价却反而下跌,“这完全颠覆了经济学概念”。更有媒体评论说,民进党当局为管控药费支出,药价“砍到见骨”,“比糖果还便宜”。
为应对缺药问题,台当局卫生福利主管部门11日宣布成立“药品通报中心”,并公布多项应对措施,希望稳定药品供应。该部门称,业者如发现可能缺药,必须在6个月前提出通报,如没有通报,将处以6万至30万元新台币处罚。
然而,对于相关措施的有效性,岛内舆论却并不乐观。台湾“风传媒”刊文指出,当局相关主管部门在规划发展、解决问题时应“超前部署”,然而观察最近的台湾民生问题,不禁令人反思,究竟有哪些事真做到“超前部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从根本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更糟,缺蛋问题就是前车之鉴。”
标签: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