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年5月份,我国进口大豆1202万吨,刷新月度进口历史最高纪录,再次引发人们对食用油安全的担忧。当前,我国食用油安全面临油料自给率低和食用油摄入超标并存的问题。对此,应树立合理消费、科学膳食的理念,推动食用油消费从“多吃油、吃亮油”向“少吃油、吃好油”转型,从“过度加工”转向“适度加工”。这既有利于节约食用油,又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可谓一举两得。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位列第三的食用油是日常生活的必备食品之一。按照品类,食用油分为食用植物油和食用动物油两种。食用植物油油料分为草本油料和木本油料:草本油料主要包括大豆、花生、油菜籽、芝麻、葵花籽等,木本油料主要包括油茶籽、核桃、油橄榄、椰子、元宝枫籽等。动物油脂涵盖食用猪油、牛油、羊油、鸡油、鸭油。在我国消费结构中,食用植物油占据主导地位,食用动物油占比较低,属于小众食用油品种。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我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大幅增长,从以前的“少油”转向现在的“嗜油”,“多吃油”一度被认为是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从健康营养角度看,每天食用油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不合适。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成人每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为25克至30克最为合适。按单人日均摄取25克食用油的标准计算,每人每年食用油消费量约9.125千克。有机构估算,2022年我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为26.6千克,大大超过科学膳食标准。实际上,消费者每天除了摄入烹饪所用食用油外,还会从每天所吃的粮食、肉、蛋、奶、干果等食物中摄入油脂。
消费者“嗜油”的不良饮食习惯不仅造成食用油浪费,还会引起高血脂、脂肪肝等健康问题。近年来,过量摄取食用油已成为我国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高发的重要诱因。因此,我国在深入实施粮食节约行动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过程中,倡导合理消费,科学膳食,引导消费者少吃油、吃好油、多样化吃油。
健康要加油,饮食要减油。少吃油,事关食用油安全和营养健康安全。作为油料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油料供给不能满足国内有效需求,产需缺口巨大,需要大量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60%以上,食用油安全也存在“卡脖子”风险。为提高油料自给率,我国在生产环节启动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多措并举挖掘大豆油料增产潜力的同时,在消费环节少吃油、吃好油,减少油脂油料损失浪费。不过,少吃油不是不吃油或吃油很少,若完全不吃油或吃得非常少,会导致营养缺乏,引发各种疾病。
要少吃油,更要吃好油。以前消费者陷入“食用油越亮越好”的认识误区,油脂加工企业为了迎合市场,过度加工的现象较为突出,造成食用油压榨出油率低、油料油脂资源浪费严重,对人们身体健康不利。这是因为,食用植物油在经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和脱脂等多道工序去除杂质的同时,也会造成维生素E、天然胡萝卜素、叶绿素等微量营养元素大量损失。一般精炼程度越高,微量营养物质损失越多。有关部门根据当前食用油消费需求,修改食用油加工标准,引导企业从“过度加工”向“适度加工”转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改变我国居民“多吃油”的消费习惯非一日之功,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应构建长效机制,政府部门、消费者和企业共同努力,推动形成“少吃油、吃好油”的良好习惯,缓解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真正实现“降油增绿”。 (作者:刘慧 来源:经济日报)
标签: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