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国家标准委联合多部门日前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这是首个国家层面的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了近3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推动氢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安全保障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将有效提升标准供给水平,助力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公认的清洁能源,氢能被视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来,氢能产业发展不断提速,尤其是氢燃料电池的应用规模和成本效益都已显著提升。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的占比将超过10%。
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球氢能源事故时有发生。由于密封失效、设备故障、操作失误、运输事故等原因引发的一系列氢能使用问题,不仅给氢能安全管理敲响警钟,也反映出氢能领域标准体系不健全带来的危害。
截至今年3月,我国已发布氢能领域的国家标准222项、行业标准94项、地方标准21项、团体标准210余项。然而,许多标准发布年代较为久远,已不适应当前产业发展需求,标准化体系建设整体滞后于行业发展。例如,在氢排测试中,瞬时排放氢气浓度不超过8%是否科学合理,缺乏数据验证;高密度储氢等新型氢储运方式尚无统一标准,成本居高不下。
目前,氢能产业仍处起步阶段,一些关键技术领域缺乏相应的标准支撑,包括前沿核心技术受限、降低研发制造成本、安全可靠性等在内的诸多问题,制约了氢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标准化是引领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推动产业规模化的同时,能够保障研发和生产过程的规范有序。去年10月,九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建立覆盖制储输用等各环节的氢能标准体系。
面对更加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氢能在安全保障、储运、装备设施等具体方面亟需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规范化标准体系。
要坚持创新驱动、标准引领的发展理念。健全清洁氢能存储全产业的标准供给结构,拓宽各个环节的标准覆盖度,不断提升产业链标准化新水平。加强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主持和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逐步提高我国氢能国际标准化影响力。 (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标签: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