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

透支消费者信任 扫码消费岂能变成“强制关注”

2023-08-30 10:21: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不扫码注册会员,没法点餐”“得扫码关注才可以缴停车费”“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开发票”……本应带来便利的二维码,如今却因强制关注公众号缴费、被迫授权个人信息等情况的出现,成了消费的“拦路码”。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更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强制扫码”影响消费体验


(资料图)

“扫码点餐,必须先关注公众号,不然点不了。”近日,家住江苏扬州的刘女士在一家餐馆扫码点餐时,却被提示要关注商家公众号并授权她的手机号码等信息。“如果不选择‘同意’就没法点餐,我只能照做。”

“但扫码关注只是一个‘开始’,之后有些商家公众号会没完没了地给我推送垃圾信息。”刘女士说,各种营销广告令她烦不胜烦,还有些商家在扫码点餐时,要求提供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或者要求开通访问消费者位置信息权限,让人感到不安。

类似的行为并不少见,如今,“强制扫码关注”频现多种生活场景。

“最近在一家商厦出停车场时,我没有提前缴费,本来以为扫出口闸机的那个二维码就可以显示交多少钱,但没想到要先关注公众号,点击其中的停车缴费菜单跳到小程序后,才能完成付费,非常麻烦。”上海居民赵先生说。

为了应付监管,部分商家甚至打起了“擦边球”。比如有些店铺的商家在结账时要求消费者下载使用该店APP,否则只能选择现金支付,无形中导致消费者体验大打折扣。

专家认为,技术进步应使百姓生活更加便捷,“强制扫码”忽视了消费者的意愿和感受。部分商家靠“霸王条款”与耍“小聪明”透支消费者信任,只能获一时之利,最终会砸了自己的生意。

个人信息泄露带来安全隐患

商家设计“强制扫码”,背后离不开利益驱使。近日,上海市消保委调查了29家知名度较高的奶茶店、快餐店,发现某知名连锁奶茶品牌每收到一笔订单,就可产生87条数据。调查发现,这些店铺累计产生的数据已超100亿条。其中,涉及消费者姓名、电话、收货地址等敏感个人信息达6.7亿条。

一名小程序开发者透露,当小程序的用户量达到1000人以上时,店家可申请接入广告,当顾客点击或浏览广告时,店家即可分得流量费。另外,一些商家会借此进行大量引流,把公众号养“肥”后,再高价售卖变现。在此过程中,消费者的一些敏感个人信息可能被非法获取,进而增加消费者隐私泄露、被营销信息骚扰的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从消费者权益的角度说,“强制扫码关注”是一种形式上的自愿、实质上的强制。

同济大学法学院多元解纷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徐文海认为,“强制扫码关注”的服务方式,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强制扫码关注’对部分不愿意扫码的消费者是不公平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讲师屈向东介绍,《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4条规定,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该同意应当由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作出。“在扫码消费的服务场景下,经营者应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明确向消费者告知采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目的、范围、用途等,从而达到消费者充分知情。”

对不法商家加大执法力度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净化消费环境,需要多方合力共治。

据了解,针对扫码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消费者可通过电子邮件向中消协反映。中消协将委托专业维权志愿者对线索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并视情节采取提示警示、支持消费者诉讼、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消协组织曾发出关于扫码消费行业自律承诺和倡议,呼吁商场、餐厅、停车场等商家在扫码缴费过程中不强制关注公众号、不过度索取个人信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提出,未经互联网用户知情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

“治理‘强制关注’乱象,法治的‘雷霆出击’势在必行。”屈向东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健全体制机制,对侵犯消费者个人权益的商家加大执法力度,打出约谈、罚款、整改等“组合拳”,以起到警示和威慑作用。

徐文海认为,在消费者通过扫码方式进行消费时,作为个人信息保护责任主体的商家,应当仅收集最小范围的必要信息,且在消费结束后,承担起清除顾客相应消费信息的责任,自觉避免泄露数据、滥用数据牟利等行为的发生。

“未来,随着个人信息保护规则的不断健全与监管手段的配套升级,扫码消费所具有的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正向激励作用不断显现,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侵权态势将得到进一步遏制。”屈向东说。

刘乐艺 何梓芸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透支消费者信任 扫码消费岂能变成“强制关

财经

透支消费者信任扫码消费岂能变成“强制关注”

2023-08-30

广州官宣:认房不认贷

财经

广州官宣:认房不认贷

2023-08-30

“华尔街之狼”正在抄底中国房地产

财经

“华尔街之狼”正在抄底中国房地产

2023-08-30

近两月沪深交易所零受理 A股IPO节奏或已按

财经

近两月沪深交易所零受理A股IPO节奏或已按下“放缓键”

2023-08-30

地方财政持续增长积极发力

财经

地方财政持续增长积极发力

2023-08-30

透支消费者信任 扫码消费岂能变成“强制关注”

财经

透支消费者信任扫码消费岂能变成“强制关注”

2023-08-30

广州官宣:认房不认贷

财经

广州官宣:认房不认贷

2023-08-30

“华尔街之狼”正在抄底中国房地产

财经

“华尔街之狼”正在抄底中国房地产

2023-08-30

近两月沪深交易所零受理 A股IPO节奏或已按下“放缓键”

财经

近两月沪深交易所零受理A股IPO节奏或已按下“放缓键”

2023-08-30

地方财政持续增长积极发力

财经

地方财政持续增长积极发力

2023-08-30

别让日本核污染水误伤中国海鲜

财经

别让日本核污染水误伤中国海鲜

2023-08-30

证监会减持新规后,已有50多家上市公司终止减持计划

财经

证监会减持新规后,已有50多家上市公司终止减持计划

2023-08-30

多地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

财经

多地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

2023-08-30

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启动“剑网2023” 专项行动

财经

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启动“剑网2023”专项行动

2023-08-29

中美商务部长深入交谈近4个半小时

财经

中美商务部长深入交谈近4个半小时

2023-08-29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